基督教角聲佈道圑

撰稿與策劃:周簡艷珍、李薇、朔方、柯津雲、勞伯祥

2020年這多事之秋,終於到了「大限」。然而聲銷跡未匿,Covid-19帶來的天翻地覆,留下了很多後遺症。面對不一樣的世界,人們需要審時度勢,依靠上帝,方可「再戰江湖」。為此,《號角》從生活層面,分析2021年的新趨勢,讓讀者們掌握機遇,駕馭狂瀾,乘風而上!

作好準備 迎接新年

2020年這多事之秋隨著時光流逝,人們帶著熱情和希望迎接2021年的來臨。經過Covid-19的蹂躪,世界不再一樣,我們必須作好準備,面對可知卻又未知的將來。

何時經濟會復甦?
一般來說,感恩節至聖誕節期間,是每年消費市場最暢旺的時候。2020年也不例外,摩根大通(JP Morgan)公佈,美國第四季的經濟增長,是2.8%;預測2021年第一季會萎縮1%,但卻樂觀地認為,經濟在第二季會反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卻比較保守,指出要從2020全球經濟倒退4.9%的陰霾走出來,起碼要2至3年,才能真正恢復元氣。

當然,經濟預測經過專家研究,有一定的可信程度;但又任何時候,都不能盡信,因世事波詭雲譎,存在太多的變數,任何變動,都會影響市場經濟。對於海外華僑而言,餐飲業是華人的經濟命脈,疫情使很多餐館被迫關閉,就算疫後重新開業,也要面臨重新裝置通風系統、合乎衛生管理局新規例等問題,導至餐館老闆進退維谷。華裔商家及從業員,是時候開拓新路了。

社會治安要留神

2020年12月4日美國勞工部(Labor Dept.)公佈的失業率是6.7%,全美領取失業金的人數是575萬7千人,比起5月底的2,500萬人,顯然大幅下降。這與年底購物高潮,各大零售業増聘臨時員工,有很大的關係。此外,7月後就沒有每週600元的疫期失業補助,迫使很多「失業福利好、有工懶得做」的人,重投職業市場。

因政府對民眾及失業者,發放優厚的疫期補助金,有刺激經濟作用,使2020年的世道民生,還不算太差。但2021年疫情仍然持續,又沒了政府的補助,很多家庭會陷入經濟困境,難免有人鋌而走險,社會治安堪虞。弗洛伊德之死引起遊行、動亂,不少暴徒趁火打劫,令人心有餘悸!此事至今餘波未了,警察受襲時有所聞,導致執法受掣肘。星斗市民唯有小心門戶、提高警惕,並向上帝懇切禱告,祈求社會治安平靖。

勤儉平康變者勝
從一個時代步入另一個時代,都會有動蕩不安的局面出現;若不跟隨時代進步,就會被淘汰。Covid-19迫使人類跨越到電子世界,縱使疫情平息,整個社會的生活形態,已經不再一樣了。為幫助讀者更了解新時代,本期《號角》專題,特別繪畫出2021的新藍圖,供讀者參考。此外,也希望讀者明白,無論社會如何變遷,有些生存的智慧,是歷久常新的:

  1.  殷勤負責:做事殷勤的人,不會被社會淘汰,因為每個老闆,都希望聘請辦事有效率,而又負責任的員工。
  2.  儉樸持家:美國是個鼓勵消費的浪費社會。每個家庭,都囤積了很多物品;每個人,都花了不少冤枉錢。若能儉樸持家,實行儲蓄,就任何時候,都不愁衣食。
  3.  知道變通:有道「窮則變、變則通」。社會變遷,使很多業務走入窮巷,很多技能再無用武之地;卻又有很多扇門,從此打開。洞悉時勢、適時變通,才會步向成功。
  4.  慎思明辨:新改變帶來很多新觀念。但有些新觀念卻有害無益,甚至把人類帶到萬劫不復的境地。因此,不要把新時代產生的新事物,照單全收;而是慎思明辨,擇善而從。

最後,盼望大家為萬民禱告,也為在位執政掌權的人禱告,求上帝賜他們智慧,以公平公義管理國家,叫我們在2021,可以平安度日! @

未來15職業 需求增長上升

美國雇傭網站Indeed 列出未來五年預測需求上升的15個職業。


護理(Home Health Aide)
平均時薪$11.98。工作範圍是在顧客家裡護理顧客的日常生活。入職沒有學歷要求,有些公司要求具有家庭護理及安寧執照(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ome Care and Hospice Certification);具備移動/攙扶病人的體力;能跟從指示自主工作。
助理護士(Nursing Assistant)
平均年薪$28,454。於醫院、診所、療養院等醫療機構,幫助有身體及醫療需要的病人。入職要求:高中畢業或同等學歷,完成助理護士訓練和考取執照;有耐性及人際協調能力,可在壓力下保持冷靜,需有移動或抬起臥床不起病人的體力等。
建築工人(Construction Worker)
平均年薪$31,616。工作範圍:建築及維護大樓、住房、橋樑及其他建築物。入職要求:高中畢業或同等學歷,完成職業學校或學徒訓練,可能要求使用危險材料的執照;願意參加與工作相關的培訓。
物理治療師助理(Physical Therapy Aide)
平均年薪$33,238。工作範圍: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協助病人進行鍛煉和功能性活動等。入職要求:高中畢業或同等學歷,要求醫護人員基本生命支援術執照(Basic Life Support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 Certification)。
醫療器材技師(Medical Technologist)
平均年薪$56,368。工作範圍:維護和操作複雜科學測試醫療設備等。入職要求:醫療器材(Medical Technology)或臨床實驗室科學(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學士學位,高水平生物學和化學知識及使用醫療設備經驗。
卡車司機(Truck Driver)
平均年薪$57,616。工作範圍:在時限內把貨物運到目的地等。入職要求:高中畢業;擁有商業駕照;通過酒精及藥物檢測;優良駕駛記錄。
運營分析師(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t)
平均年薪$61,457。工作範圍:使用高級分析和數學方法,向領導層建議適當的決策方案等。入職要求:運營分析學、統計學、數學或相關科學學士學位,具高水平電腦和先進統計軟件和數據庫的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數學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財務顧問(Financial Advisor)
平均年薪$66,083。工作範圍:根據市場趨勢向客戶提供財務建議、為客戶投資、制定財務計劃及回答財務問題等。入職要求:金融學或相關專業學士學位,各種金融和保險業知識;銷售經驗;持有FINRA Series 7和63證券經紀人執照。
註冊護士(Registered Nurse)
平均年薪$70,366。工作範圍:藥物管理;與其他醫療人員合作,提供有效的病人護理。入職要求:護士學士學位;美國認證考試委員會(NCLEX-RN)執照;州註冊護士執照。
健康服務管理員(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or)
平均年薪$70,147。工作範圍:為醫院、健康系統和其他相關機構的運營提供指導;處理法規事務和整體健康管理政策等。入職要求:健康照護管理、工商管理或相關領域學士學位,全面了解醫學術語和醫療法規。
網站開發工程師(Web Developer)
平均年薪$72,040。工作範圍:使用編程語言為客戶建立、維持、更新網站;制定網站測試計劃;設計、編寫或編輯網站內容等。入職要求:網站開發、網站設計、編程或其他相關領域副學士學位,精通JavaScript、HTML、CSS和MySQL。
物理治療師(Physical Therapist)
平均年薪$74,672。工作範圍:為活動能力受限的傷病者制定治療計劃;根據醫學規定進行物理治療等。入職要求:物理療法博士或專業學位,通過國家物理治療師考試、州物理治療師執照。
資訊安全分析師(Information Security Analyst)
平均年薪$81,555。工作範圍:監管電腦系統安全,調查和記錄安全漏洞等。入職要求:電腦科學、程序設計或相關領域學士學位,了解防火牆、防病毒、網頁代理(Proxies)和安全資訊與事件管理(SIEM)等。
統計師(Statistician)
平均年薪$83,291。工作範圍:運用統計學理論解決現實問題;建立統計準確的實驗、問卷、抽調和民意調查等。入職要求:數學、統計學或調查方法學碩士學位,及對統計學、微積分和線性代數的專業理解。
軟件開發工程師(Software Developer)
平均年薪$105,090。工作範圍:研究、設計、實施和管理軟件程序等。入職要求:電腦科學、軟件工程或其他相關技術課程的學士學位,編程語言知識和軟件開發項目經驗。@

衣、食、住、行有新意

想不到30年前,迪士尼(Disney)在Epcot Center所顯示的電子虛擬世界(Virtual World),竟在Covid-19的「催生」下瞬間實現,讓人們的衣、食、住、行起了變化。

衣:在家時間多‧睡衣正當行
若要選出最流行的服裝,相信睡衣必獨佔鰲頭。電影明星、電視節目主持人,都曾穿著睡衣「上陣」;更別說在家工作的上班族,只對著電腦埋頭苦幹,穿著柔軟寬鬆的睡衣,自由自在,也算是一種「解放」。由於「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對老闆及職員來說,都節省不少時間及資源。因此,「在家工作」已成職場潮流,帶動睡衣市場節節上升。
從事服裝業的人,應該著眼於睡衣生意,發揮創意,把睡衣這流行服裝,設計得實用、舒適、大方。最好是把開會時上鏡的部位,設計成西裝、常服的樣子,這就可以在網上會議時,不用換掉睡衣了。

食:堂食有危險‧鍾情外賣店

美國是個美食天堂,食材新鮮、便宜又豐富。疫症期間,人們賦閒在家不能外出,傾向一家大小研究美食,令不少人瞬間「暴肥」。因此Youtube不但充斥著烹飪視頻,更流行有助減肥的運動。相信2021年,與家人研究美食的習慣,仍會流行下去;這不但可增加家庭樂趣,更藉此教導孩子煮食,讓他們可以自力更生。
「上餐館、吃佳餚」,是人們生活享受之一。餐館關閉期間,「覓食」人士只能買外賣;很多網上餐館,由此應運而生。有些網上餐飲公司如Dig‧In等,還幫助餐館設計網頁和接外賣呢!這種網上外賣形式,讓人們可以同時從不同的餐館,訂購心儀的美食,然後一起送到家裡;省時省事又安全,已成為流行的飲食模式。經營餐飲業人士,不妨轉型採用或增加網上訂餐形式,讓生意乘風而上。

住:城市太密集‧郊區環境好

最近房產專業分析師,都指出明年的房市,可能會Crash(崩盤)!事實上,在房市的問題上,任何時候,都有人快活有人愁。過去幾年,人們喜愛城市的熱鬧和方便,令房價飈升!疫情及遊行暴亂,讓人們意識到人口密集的危險,加上在家工作成趨向,交通遠近不是重要考量。很多有孩子的年輕家庭,都傾向移居郊外,享受新鮮的空氣、更大的空間、優美的環境。

因此,除非2021進入經濟大蕭條;否則,城市房價會下滑,郊外的好學區,房價會升溫。但人們對房價升降,不用太擔心,自住房子平賣平買、貴賣貴買,影響不大。「炒樓」的人,就需要小心了!

行:公車怕擠迫‧小車受歡迎

也許大家已發現,很多城鎮的路上,不少人在「玩」電動滑板車(Scooter)。其實在疫症期間,很多人不敢坐公車,電動滑板車,便成了年輕人的交通工具。雖然滑板車的速度,比汽車慢很多,但勝在便宜輕巧、泊車方便、節省能源,更不會有交通阻塞的煩惱。這些優勝條件,會讓Scooter流行下去。

近年來,人們注重環保,提倡以自行車代替汽車,很多城鎮都設有自行車道。相信自行車、Scooter及排放氣少的節能、潔能小汽車,會紛紛出來「拯救地球」。@

再戰江湖 憑什麼?

新年之際,人們都在期待疫情過去,再戰江湖。憑什麼來再戰江湖?最普遍的答案是:憑自己!誠然,有誰比自己更可靠,更有意願來保護自己、造就自己呢?而且,盡力了,無論成敗得失,也都能坦然接受!然而,話雖這樣說,有經驗的人還會提醒:「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最好還是能夠找到可信賴的朋友,彼此支持幫助;自己有能力時,給別人伸出援手;有需要時,也樂於接受別人的幫助——這才是更好的。
其實,人生在世,我們時刻都分享著別人努力的成果。活著本該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樣的生活才會快樂。否則,各有各努力,聽起來很瀟洒,其實是很辛苦的,也沒有這個必要。彼此扶助,不僅可以比較容易成功,在人生進取過程中,建立珍貴友誼,那是人生樂事。
不過,世界上有很多事,是自己做不到,朋友也不一定能夠幫助的。因此有時人會無奈地說:「聽天由命吧!」所以,在作出人生規劃時,一定要分清楚:什麼事是自己應該盡力而為;什麼事需要朋友幫助,或與別人一起去完成;什麼事是自己做不到,朋友也幫不到,只有那位創造我們的主宰才能幫助的——這是「再戰江湖」很重要的態度。
有了正確的態度,還需要進一步想想,怎樣裝備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實力的人。事實上,很多人並不是被環境或對手打倒,而是敗在自己的手中。尤其是一些自以為有能力的人,會很容易失敗。同時,選擇朋友也要注意,一些看起來可靠的人,也會在非常時刻,因為保護自己而出賣朋友的。我們甚至不能單純地說:全心信靠上帝吧!因為,很多時候,人連信靠上帝的力量也沒有。
《聖經》的《以弗所書》六章有這樣一段話,可以作為自我裝備和幫助,以面對變幻無定、難以掌握的生活:
「要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意思是要堅持用真理與公義,作為生活原則,這是面對邪惡與謊言的重要裝備。
「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同時,要尋找可使內心平安,獲得信心的元素,讓我們穩步前行,不受任何惡劣環境,或突然來到的驚嚇所影響。
「又拿著信德當作籐牌,可以滅盡那惡者一切的火箭;並戴上救恩的頭盔,拿著聖靈的寶劍,就是上帝的道。」簡單而言,是要認識那位創造無限宇宙,又願意眷顧我們的上帝,用祂所賜的恩典力量去面對生活的每一天。
「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靠著聖靈的感動禱告,可讓我們免於迷惑,對身處的局面有精確的判斷,這是最重要的致勝之道。
再戰江湖,在盡力而為、得到好友相助外,還要好好地裝備自己。一般沒有信仰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天無絕人之路!但如果我們能夠相信上帝的應許:「信靠祂的人,必不至於羞愧!」(《彼得前書》二章6節),我們的人生就會更加踏實,而不需要窮盡自己的氣力卻仍然患得患失,甚至把人生的成敗寄諸於運氣或僥倖了。@

經過大考 回歸本分

新冠疫情曾一度讓全球近16億學生停課,据推測,明年大約2,380萬名學生可能輟學或無法上學,將導致歷史上最大的教育中斷。
突然大考 齊被迫升級
2020年對國家、學校、家庭和學生都進行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考,對疫情應變的能力和資源受到極大挑戰。秋季全美20%學校保持實體教學,33%全部遠程,47%采取混合式。只有三分之一的老師對學區或校方的指引滿意,80%老師感覺精疲力盡,40%老師提出需要幫助來完成學年的教學任務。
老師和家長都同時被急速技術升級,學習上網、使用各種網課平台,而孩子適應遠程學習的程度深受家庭的經濟教育狀況、親子關係等影響。有位小學特教老師說起碰到的困難,一位單親母親自己需要從申請電子郵箱開始,可想她6歲孩子上網課的難度。在紐約,政府為所有需要設備的學生免費提供iPad,但住在收容中心的18,650多個孩子,雖然有政府安排的學習中心,仍有很多無法正常上課。疫情凸顯的高科技下的教育不平等,政府和社會十分需要關注。
遠程教學 困難和前景
人們普遍擔心遠程教學的質量,中國的報告顯示,教師、學生和家長共同關注到兩個問題:「師生互動不充分」和「長時間電腦時間影響學生視力」。老師們最關心的還有「難以判斷學生理解程度」,以及「作業布置、驗收和評價不理想」的問題,學生們則擔心「網絡卡頓影響學習效果」,家長擔心「孩子沉溺網絡和缺乏有效監督」。這些都是將來需要著力改善的地方。
遠程學習擴大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大部分老師覺得缺乏資源來幫助落後的學生,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受到的影響並不大,甚至因此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學習機會,特別是高中和大學生,可以選擇很多好大學、名教授提供的課程(例如慕課MOOC,可參考UNESCO網站提供的清單)。
科技非終 心靈更重要
在家學習的最大困難並不是科技,技術問題遲早都能解決,更大的挑戰是疫情顯明的現在學校教育普遍的失敗: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自主性和原動力,禁不起環境變化的考驗。面對大片的空閑時間,孩子常抱怨「Bored(無聊)」,因為已經被訓練成被動學習,失去了天生的好奇心,還有很多孩子上學可能是為朋友和社交而非學習,學校無課時就無所事事,不可避免沉迷游戲和社交網絡。未來的教育非常需要學校與家長的配合,檢討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更深刻地關注學生心靈的需要。
因著在家學習,老師與家長建立了更緊密的關係。上面提到的特教老師,她說「從來沒有和家長這麼親密過」,一位初中老師說春季停課時他花了好幾個小時,把70名學生的家長一個一個加了微信,疫情中聯繫頻繁。學校也提供聯絡平台,還提供翻譯給不說英文的家長。
教育回家 敬畏是本分
疫情推動教育回歸家庭。父母錯誤地期待學校可以教好孩子,但其實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於學校。當今公立學校的教育離上帝越來越遠,校園道德下滑,對抗權柄、鼓吹同性戀、變性,氾濫的性自由、霸凌、吸毒等等。疫情使「在家教育」得到很多新的關注,本來只佔美國學齡兒童的3-4%,現在9%家庭有可能考慮新學年加入。在家教育不是指孩子在家上網課、父母在旁輔導而已,而是一種生活形態,不但有因材施教的課程和進度,而且在生活中建立孩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注重小社區化社交,鼓勵多與家人、長輩、社區、鄰舍互動。(可參考鄭立新牧師「吹號者」博客trumpeter.blog提供的資源)
經過疫情的震動,思考將來的教育發展方向,其實應該回歸到人最基本的狀態和需要,就是歷史上最智慧的人所羅門王所說的「敬畏上帝、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傳道書》十二章13節)。願父母和老師都敬畏上帝,按祂所賜的智慧養育孩子,帶孩子到上帝面前,這樣不管孩子在哪裡上課,不管將來生活工作如何,一生行在光明正直的路上,到老都不偏離。@

我們正在經歷的歷史瞬間

2020年12月8日早晨6時31分,在英格蘭中部Coventry地方醫院,90歲老人Margaret Keenan,成為全球第一位接種輝瑞上市疫苗的人!禍害了全球的COVID-19疫情,是否從此進入尾聲?

隧道盡頭的曙光
眼下,疫情迫在眉睫。截止12月9日,全球確診6,825萬例;死亡155.7萬例。嚴峻時刻,與大疫賽跑的疫苗贏得了時間,創下前所未有的紀錄:從研發到上市只用了不到一年!美國Pfizer和德國BioNTech共同研製的「輝瑞疫苗」,在第三期試驗中的免疫率達95%。英國成為第一個接種這款疫苗的國家,加拿大緊隨其後。

與此同時,COVID-19仍在每天造成數千美國人死亡。FDA加緊分析疫苗試驗的原始數據,並於12月8日確認「輝瑞疫苗」在第二劑施打至少七天後,能有效預防確診COVID-19;疫苗和相關生物製品諮詢委員會(Vaccines and Related Biological Products Advisory Committee)10日建議FDA批準其緊急使用授權;11日,美國首支新冠疫苗「輝瑞疫苗」獲準在16歲及以上人群中緊急使用。

隧道盡頭已現曙光。其實,在這場圍剿COVID-19的戰鬥中,無論傳統的滅活疫苗、載體疫苗,還是最前衛的核酸疫苗,雖然裝備不同,戰術都一致:刺激人體免疫機制產生抗體。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研究顯示,人在感染COVID-19或接種疫苗後,會發展出「記憶細胞」,並存活最少三個月,讓免疫系統隨時產生抗體。這種機制並非科學家生產製造,而是造物主賦予生命之時就預置在了我們機體之內!

面對兩種風險
美國傳染病學專家Anthony Fauci預期,只要接種率夠高,疫情可望在盛夏到第三季度獲得控制。問題是多少人願意接種?紐約市衛生局的線上調查顯示:52.6%的受訪者願意接種,20%的人不會接種,27%的人尚未想好。針對消防員、MTA員工及其他一線服務行業的調查則顯示,半數以上的人不打算接種。市衛生局長承認,說服市民接種疫苗面臨很大挑戰。

疫苗在試驗階段會嚴謹挑選沒有嚴重疾病或健康狀況的試驗者,以確保準確量度疫苗效能而不受其他因素影響,因此美國兩款疫苗的實驗結果雖然都比預期好,但也只反映實驗室可控環境下的效能,當疫苗投入應用時會受接種者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的影響,甚至可能出現試驗中沒有第一時間發現的風險。

12月8日,美國FDA表示:「輝瑞疫苗」針對16歲以下民眾、孕婦及免疫缺損者數據不足,尚無法就疫苗對該些族群的安全性做出結論。12月9日,英國國民保健署兩名工作人員在接種「輝瑞疫苗」後發生類過敏反應;英國隨後變更疫苗接種建議事項——基於安全考量,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不宜接受輝瑞疫苗接種。
每一種新傳染病出現都令人類措手不及,每一種應急手段也都伴隨著不確定性。當數以百萬計的人接種疫苗後,更罕見的副作用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出現。一邊是疫苗可能的副作用,一邊是COVID-19高致病威脅,我們該如何平衡個人風險和公眾利益?英國首相訪問倫敦一所醫院時,聽到81歲的Lyn Wheeler說「為了英國而注射」時非常感動:「這完全正確,她在保護自己,也在幫助保護整個國家。」

空前的全球大流行、高比例無症狀者以及尚未找到普適的對症之藥,幻滅了COVID-19像SARS那般突然匿跡的指望。世衛組織應急專家說:這種病毒可能會成為人類社群的另一種流行性病毒而不會消失。在疫苗形成群體免疫前,我們仍需繼續遵循社交疏離原則、戴口罩、勤洗手、加強病毒檢測,以度過疫情震盪的冬季,迎接萬物甦復的復活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