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角聲佈道圑

1935年,《社會安全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奠定了以全體人民為對象的社會福利體系框架,更進一步強調人的價值與尊嚴,並要求每個地方救濟部門至少雇用一個社會工作者,以增進人類福利、促進社會公正和社會變革……

策劃和撰稿:鄭立新、鄭方思良、黃珊、高琦靜、津雲、勞伯祥

一個世紀的努力

在大多數移民概念中,社工(Social Work)與志願者同義,這或許源於對此一歷史的早期記憶。

從愛開始

遵循基督信仰助人,以上帝視角愛人,進而達成社會公義,使教會成為最早推動慈善事業的力量。信徒身體力行《聖經》的教導:「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志願擔當著社區照顧的重責——救助貧民、保護孤兒、照顧寡婦、扶助老弱病殘……這期間「慈善組織會社」從個體出發,由教會執事訪問調查貧困者背景,用愛提升和淨化受助者品德與心靈,使其最終擺脫貧困、減少福利依賴;「睦鄰組織運動」則從社區出發,提倡社會精英與貧民互動,授貧困者知識技能,從而影響社會結構,解決貧窮等社會問題。由此形成社會工作兩大流派:個案工作關注個人和家庭的社會和心理需求;社區工作通過公益事業或結構性改革,改善福利、推動發展。

走向專業

直到1905年,麻省州立醫院正式成立社會工作部門——歷史上第一個醫務社會工作部。在一個多世紀的努力中,社會工作完成了職業化與專業化過程,成為專業學科,設有本科、碩士、博士學位;服務者也從慈善志工轉化為具有專業技能和資質的受薪工作者,在四大社會工作領域中(兒童、家庭和學校;醫療和公共衛生;精神健康和藥物濫用;項目規劃和政策發展),擔負起推動社會福利完善、增進民眾福祉的使命。

一如「美國社會工作人員協會(NASW)」所定義的,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活動,協助個人、團體、社區強化或恢復能力,以發揮其社會功能,並創造有助於達成其目標的社會條件」;社會工作者「協助人們認清困難和問題,尋找解決途徑,改善生活環境,改變行為、態度及動機,促進生活能力與潛能之發揮。」

肩負使命

醫務社會工作者(Medical Social Work / Hospital Social Work),是本期專題重點介紹對象。他們是醫療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運用社工專業方法評估病人需要,協助解決產生疾病或因疾病而產生的社會、經濟、家庭、職業、心理等各種問題,促進病人痊癒、保持身心健康和重新適應社會。

紐約州職業辦公室官網(www.op.nysed.gov/prof/sw/swbroch.htm)介紹,紐約州有兩種專業執照:「執照社工(Licensed Master Social Worker, LMSW)」與「執照臨床社工(Licensed Clinical Social Worker, LCSW);只有執照社工才能合法使用相應稱號;執照社工須每三年重新註冊才能執業。執照臨床社工,可提供精神、情緒、行為、發育障礙和成癮障礙之診斷,並制定治療計劃、提供心理治療。具有社工學士學位的無執照者,只可在執照社工監督指導下提供服務。

雖然美國的醫療系統存在許多詬病之處,但在醫院、康復中心及社區診所設置醫務社工的理念與實踐無疑是成功的。@

重要角色 不可或缺

病人來到醫院醫病,多以醫生為唯一幫助者,但其實服務病人的是一個團隊!其中,社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病人床邊 我們什麼都做

服務病患的社工伍先生舉例:若病人是急病或意外入院,不能預先安排或無力照顧同住家人——未成年兒童、不能自理的長者,甚至寵物,社工就要為其做出安排,以避免造成疏忽的過失。

若找不到病人的親戚朋友幫忙,又沒有其他人可以援手,社工就要聯繫兒童服務局(Administration for Children’s Services, ACS),以安排未成年兒童的寄養;報告成人防護服務(Adult Protective Services, APS),以安置老人到療養院;至於找不到人照顧的寵物,也要為牠尋找動物收容所。

危機干預 及時處理異常

社工在工作中發現病患被虐或疏忽照顧,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無論是配偶還是孩童或長者,都需要了解和記錄情況並協助報警。社工也要為病人提供相關諮詢,並告知報警和申請保護令的權利與程序,為其制定保障人身安全計劃,或報告給相關機構安排暫住庇護所或其他安全之處。即使病人出院了,也需與醫院處理家暴的部門合作,繼續跟進輔導及情感支持。

當社工懷疑病患被虐或疏忽照顧時也要報告。比如:失智病患家人怕他們走失而將其綁在床上、怕他們丟錢而不給他們自己的錢、言語侮辱、身體受傷等。若病人清醒,則由其決定是否報警;若病人不清醒,社工就要報告給成人防護服務調查。懷疑兒童有危險時,社工需報告兒童保護局派人調查核實。

排憂解難 保障患者權利

曾有一位癡呆症長者,擁有數百萬美元,律師卻非法將自己立為受益人。社工知道後,幫其找親人;不料外州的親人來了,又拿走兩百萬。於是社工報告給成人防護服務社工跟進,上法庭、尋找合法監護人。即使程序複雜,又要付$7,000至$8,000,但為了保障病人權利,找到合法監護人,醫院與社工在所不辭。

治療費用的數目龐大,其壓力將會打擊病人的康復意志,增加無法預知的問題,故社工會盡可能幫助病人應對。即使病人沒有保險或醫療費超過經濟能力也不用過度擔心,社工會轉介到醫院財務部,幫忙申請聯邦醫療補助或緊急聯邦醫療補助(Emergency Medicaid)。

社工也為有需要的病人申請福利,如傷殘福利、生活補助金、糧食券、失業金、工傷賠償等。有一位建築工人,工作時從四樓跌下,傷及脊椎而癱瘓,不能工作,社工便會幫他申請工傷保險,讓他有收入,生活得以保障。

制定預案 助回安全之所

當醫生決定病人在醫療上符合出院條件後,還需考慮社工的評估,以保證病人出院後得到所需的醫療及心理服務。例如:做了膝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尚不能獨立行走,家人也不能24小時護理;病人回家後,還有購物、煮食、如廁、洗澡等非醫療的需要……這些就是社工評估的內容之一。出院計劃要考慮是將病人送康復中心,還是安排護士、物理治療師和護理到病人家服務。

若病人家居情況安全,社工按情況需要,為病人申請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上門跟進。若保險公司未批,社工會為病人上訴,前提是病人醫療上必需的。若病人有需要,社工也會向保險公司為病患申請所需的康復器材和輔助用品,如輪椅、洗澡用椅子、助行器等。保險公司也可能租給病人使用,甚至醫院會送給病人,因為在醫院多住一天的費用可以買很多器材了。

若病人回家不夠安全,則要安排到康復中心/療養院。

傾聽溝通 達成最優療效

社工了解病人及家屬面對的壓力,並整合資源為其解決難題,才能爭取病人及其家人的配合;同時收集分析病人資料,幫助醫生專家明白病人及其家庭的需要,探索研究出最切合病人情況的治療方案,使病人盡快安全地回歸社區。

曾有一位病人從高處跳下。他曾住過不同的醫院,但都未能幫到他。此時社工就需提供情感支持和輔導,並聯絡精神科和心理科協同治療。可見社工的關懷是多麼重要的一環!他們要如親人般地與病人溝通,解釋難懂的醫學用語,耐心聽他們訴苦,適時給予鼓勵安撫。

醫務社工所提供的服務,不僅包括給病患及其家屬的輔導,還包括病患住院和出院後的安排,從飲食方案到康復器械。從業者除掌握社工知識和技巧外,還需要相關的醫學知識。身為基督徒的伍先生則指出:在服務病患的整個過程中,尤其信仰的力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詩篇》所歌頌的那樣:我們的上帝為善為美,「祂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一四七篇3節)@

 

短期康復 長期安養

年過九旬的珍,去年秋天摔傷入院,當時診斷未發生骨折。在進行了一週的治療後,行動仍不能自主,於是院方建議轉入康復中心(Rehab Center),並提供一份紐約市康復中心名單。病患若已有心儀之所,可直接提出申請,不然則從名單中自選五家;院方社工代為聯絡後,視康復中心接收與否,結合患者自我意願,最後選定一家。

入住康復中心

從醫院社工安排車輛將病人送達,康復中心社工便開始接手。按NASW的定義,這類照護機構之醫務社工的職責包括:計劃入院和出院手續;提供生理、心理、社會評估;作為跨部門團隊成員,與醫護和專業人員一起參與制定照護計劃,完成跟蹤個案紀錄;為老人提供精神疾病診斷、心理談話治療;聯繫和使用社區資源,提供紐帶服務;保護和主張老人權益,保證老人的社會和情感需求得以滿足……

做了12年康復護理中心社工的曾紫玲介紹,其工作範圍比醫院社工多且繁雜,從病人順利入院到出院安頓,幾乎所有方面都有涉及;可以說病人什麽事都會找社工幫忙,如申請紅藍卡、老人公寓、政府津貼、殘障津貼、護理、糧食券等等。

促進病人康復

除此之外,社工還需要與家人做各樣協調,因為接受短期康復治療的病人,不是患嚴重慢性病就是剛接受手術不久,大多面臨日常生活無法自理、需要醫療團隊和護理、在家無法及時監控、人身不安全等問題,如果沒有家人的配合,很難使病人在短期內恢復到住院前的健康水平與日常行動能力。

在舊金山一所康復中心擔任護士的徐艷冰描述,收治的復健病人絕大多數是老人。年輕病人手術後恢復較快,一般會轉到醫院的急性康復(Acute Rehab),但年長的病人無法承受那樣的運動量。康復中心視病人保險,一般一週有五天,每天提供45-60分鐘的職業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與物理治療(Physical Therapy) 。

聯繫保險公司

當病人恢復到以前的生活自理能力,便可以安排出院回家,在他們熟悉的環境下繼續康復。在病人離開前,社工需為病人聯繫保險公司,重新恢復居家護理安排,如果需要增加護理時數也要幫忙申請;病人回家後,一般享有家庭保健服務(Home Health Care Service),探訪護士、職業治癒師與物理治療師會定期上門服務。至於次數與頻率,也需視病人保險而定。

社工也將根據病人需要,盡量向保險公司申請各種用品,拐杖、助行器、輪椅(電動、非電動);洗澡椅(Shower Bench)、可移動馬桶(Bedside Commode) ;甚至升降醫療床(Hospital Bed)、可轉移病人的搬移起吊器(Hoyer Lift)等。珍因為極度不適應康復中心,在入住10天後申請返家;由於呼吸嚴重不暢,社工為她申請了所需的室内和室外所用氧氣機。

這個環節與醫院社工大同小異。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如果病人曾經申請過一些器材,康復後用不到而丟棄了,2-5年之内再需要時可能要自己付費而無法申請免費。

轉介長期照護

如果病重或年長者,經過保險額定的短期康復治療後,恢復不理想,仍不能自理,家中也無人照顧,則需考慮轉為長期護理(Long-Term Care),譬如中風病人,半身不遂或全身癱瘓。有白卡(Medicaid),即可申請長住療養院(Nursing Home),由個案經理與社工幫忙安排評估與向保險公司申請,但各州對白卡的規定不同。

雖然美國長期照護系統中之醫務社工的角色定位,應是服務對象與家屬的朋友、社區的組織者、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的合作者,其服務體現著對生命質量的關注,但長住療養院的老人仍不可避免地要面對言語不通、生活習慣不同、其他病人干擾、與家人隔離等難處,故轉介長期照護必須徵得病人同意。@

偏斜教育下自救之道社關與佈道應否切割?

社會關懷與佈道應否切割?這問題在《聖經》中本有清楚教導,但長期被模糊化處理。被模糊化是有原因的。有段時間,確實有些教會太注重社會關懷(簡稱「社關」),甚至被認為以社關代替了福音。此外,有人認為教會資源短缺,當集中在更為重要的福音事工上。還有人擔心太重視「社關」,會被誤認為教會以此為餌,引人入教,就會讓兩者都失去本來的意義;因此提倡最好是彼此切割,以免彼此妨礙。

問題是,教會的佈道事工若與社會關懷切割,就會使兩方面都軟弱無力:佈道事工會失去說服力,因為如果連看得見、摸得到的人們的需要都無動於衷,卻宣稱神愛世人、賜人永生盼望,那是不合情理的。另一方面,社關如果失去靈魂救恩的部分,就變得很不完整,人們沒有被福音改變,也就無法超越自己的困難,永遠是一個消耗者,讓全心投入關懷的人很有挫敗感。所以,教會不要放棄社關;若恐怕影響佈道資源,不妨在基督徒奉獻支持外,再爭取其他社會資源達成社關任務,因為用社會資源去關懷社會是合理的。

但無疑地,教會本身有著最佳資源,能夠給予求助者身心靈的全人關懷,使人得到全人醫治,沒有任何社關機構可以取代。例如教會每星期都有集體敬拜上帝行動,是一個有使命感,又可以凝聚力量、行動一致的群體。若能被動員起來,結合社關及傳福音,不單是救濟,更可以轉化生命,並將受助者轉化為助人者,其影響力是難以估計的。

教會真的不要把社關與傳福音切割!曾有人這樣說過:如果有人傳服務的基督,那不是真正的基督;同樣,若只傳在十字架上捨命救世的基督,那也不是基督。耶穌說: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服事人,並且捨命作多人的贖價。真基督是捨命救贖與服事人的基督。教會本來就是世上的光和鹽,在世界的種種需要上,是不應該缺席的,何況真正的社關行動本來就是讓教會可以與人接觸,建立友誼,以至把福音傳開的上好機會。

除了教會應重視佈道與社關的結合,發揮全人關懷的功能外,我們認為政府也應主動與地方教會合作,實行社關行動,一起建立一個美善和諧的社會。過去,由於人心敗壞所導致的社會難題,不單使那些滿腔熱血、關心世道人心的人深感挫折;那些沒有經過福音大能改變的人,確實會不斷地消耗關懷者的熱誠;甚至由於制度上的不健全,那些由政府資助的社關計劃,有時還會出現讓人啼笑皆非的情況,就是有些社關機構必須千方百計地吸引「用家」來接受他們的服務,才能繼續得到政府撥款,繼續生存。前些時紐約的老人日托中心就出現類似情況,提供服務者要各出奇謀去「拉客」!這簡直是浪費資源,不是社會關懷應有的情況。@

作在耶穌身上

談到國家為人民提供的福利,不能不提在社會福利工作最前線的社工。據統計,目前美國有超過70萬社工活躍在社會各領域,而且是增長最快的職業之一。

人人都有責任

社工被稱為一個「助人的專業」,需要非常嚴格的專業培訓,才能走上社工的崗位。然而看看社工的工作內容,會想起《聖經》裡的主耶穌一段話,預言祂再來審判萬民時,將有一些人是被分別出來的「義人」:「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喫;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二十五章34-36,40節)

按照上帝的這個要求,人人都應活得像社工一樣,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生活的常態:看顧身邊軟弱生病的、困苦貧窮的、坐牢被囚的……這是每個基督徒該有的生命表現,不只關乎做什麼或不做什麼,而是一種生命的內在。如果沒有這樣的生命的話,上帝有非常嚴厲的警告:「你們這被咒詛的人,離開我,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裡去。」(41節)這樣的審判讓人無法輕忽,而要好好地審視自己:我是否屬於祂所說的「義人」。

其實没有人可以靠著自己的行為成為符合上帝標準的「義人」,《聖經》告訴我們,只有靠著祂的恩典,通過耶稣基督的救贖,才能成為屬於祂的人,上帝也必賜給「義人」的生命,活出上面所說的常態。

因著耶穌而做

上帝這樣的預言和警告,對社工來說,應是為自己從事的職業自豪和安慰,因為每個服務、每次幫助,都是做在主耶穌身上的,所有的勞苦都成為值得的,在永恆裡有意義的。社工面對的都是社會的問題、人間的疾苦,身心的壓力非一般人可以承受,如果沒有信仰的力量,這樣的工作是很難堅持的。

基督徒社工不僅因工作的意義得著持續且不斷更新的動力,為著耶穌而去關懷,更是能在工作中依靠耶穌、見證耶穌,工作有果效,能給受助者真正的幫助,被耶穌得著、生命改變。台灣的一位基督徒社工,曾分享她工作中的見證,一個讓地方頭痛的孩子,多部門協調開會,決定是否送他到感化院,她放下專業的計劃,依著心中的感動,勇敢地說:「我是基督徒,我唯一能對這個孩子做的就是多愛他,我可以用上帝的愛來愛他。」後來這個看來無可救藥的孩子,不但自己改變,他的一群朋友也跟著這社工信了主。

為著耶穌而作,也靠著耶穌而作,這是社工們,也是所有屬耶穌的人,生命的使命和力量。@

活躍在社區的身影

美國制度化的醫務社會工作,從醫療救助和緩解貧困的愛心發源,邁入健康照顧新里程——服務對象擴大到所有與健康相關的社會領域。就職於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Charles B. Wang Community Health Center)的執照臨床社工(Licensed Clinical Social Worker, LCSW)劉妙思與胡韶玲,以其在工作中協助病人的經歷,解說醫務社工在社區民眾的健康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疏導情緒

傾聽和安慰來門診的病患,特別是那些因罹患急症重病或慢性病疾病,遭受精神打擊、難以接受現實的人,社工就需為其疏導心理壓力,緩解悲觀絕望的情緒,達到洩壓與引導的目的;給予情感支持,改變病人的個體自我認知,幫助他們調適心態與生活節律,提高應對疾病的行為能力,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不僅關顧患者本身,亦要關懷病人的照顧者與家屬的心理需求。病人情緒乃至病情變化,亦對照顧者分分鐘形成壓力,如何在一觸即發的臨界點前,意識、發覺蛛絲馬跡並適時提出自我照顧建議,也考驗社工的專業技能與細致入微的觀察力。

協助調適

社工是溝通病人與醫生的必要橋樑。醫生診斷後,向病人及其照顧者普及相關常識,如治療過程及須知、康復步驟及方法、飲食及營養注意事項等,就是社工的任務。重點是儘快幫助病患了解自身狀況,配合醫囑與按時回診、掌握調整飲食起居的方法,以加速回歸生活常態、提高生活品質。

協助病人生理康復的支持服務,還包括提供相關福利資訊、社會資源,並協助家庭醫生評估病人日常生活功能所需,為其申請復健器材。如果病人需要家庭護理或其他社會福利,也會幫忙轉介。這一部分的工作,與醫院、康復中心的社工相似,目的也是為患者解除後顧之憂,使其全身心投入治療與復健。

關注家庭

醫務社工服務病人,也關注其家庭需要。比如對自閉症兒童,需教授患兒父母及照顧者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徵,幫助他們學習教養方法與技巧,以及得到與治療、訓練、福利等相關的資訊及資源。

在個人、家庭與社會之間,構建起多層次醫療問題處理機制,保障患者及家屬與醫生的溝通管道暢通,幫忙克服與病患權益相關的各種障礙,是社工的核心職能之一。芳的母親入住康復中心後,一連多日聯絡不到那裡的社工;萬般無奈下求助於母親家庭醫生所在醫療中心的社工劉妙思,雖然芳覺得這並不是診所社工的職責;儘管劉女士也無法保證可以聯繫到康復中心社工,但她並未推辭,而是幾經努力解決了難題……

《箴言》三章27-28節說:「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你那裡若有現成的,不可對鄰舍說:去吧,明天再來,我必給你。」千千萬萬的醫務社工,正是為人類社會的福祉而如此擺上了自己,讓我們向他們致以衷心的感謝與誠摯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