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角聲佈道圑

生命之道勝於此

作者:伍大可

在網上無意中看到三段文字和兩段感悟,頗有意思。於是加上一些個人領悟,與眾共享。
1、誰說了算?
     雞叫了天會亮,
     雞不叫天也會亮。
     天亮不亮,不是雞說了算,
     關鍵是誰醒了。
     醒來的過了一天,
     沒醒的過了一生。
我的領悟:天亮不亮不是雞說了算,人醒來沒醒也不是人說了算,人是否應當趁還在世的時候趕緊尋找那位凡事都說了算的生命的主宰,去得到生命的真諦呢?我尋遍多年,鑽研歷世歷代的宗教人物,發現唯有耶穌基督可靠可信,祂就是生命的主!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要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十四章6節)
你若不信,務必請查究印證,看看是否屬實。

2、人生如吃梨
有個人買了一箱梨,天氣熱怕梨壞了可惜,每天挑幾個最差的吃掉,最後卻吃了一箱爛梨。總結一下,作幅對聯:
      上聯:放著好的吃爛的
      下聯:吃了爛的爛好的
      橫批:永遠吃爛的
網上的感悟:人生亦如吃梨,因為在意每天不開心的事,一輩子都得糟心下去;把糟心的事放下扔掉,每天陽光一點,你就燦爛一輩子!珍惜當下,積極快樂!

沒人天生就懂得控制情緒。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時刻留意,不要讓自己栽在壞情緒中!
我的領悟:人生需要如何選擇生活,是一個大學問。真正有智慧的人,會知道人性自身的軟弱和不足,從而轉去倚靠比自己更可靠的,而永恆不變的神,就是最好的依靠!

《聖經》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九章10節)
           又說:「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立比書》四章4節)
    耶穌也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                             省 的。」

是的,唯有信靠主耶穌,才能得到超乎自身環境的平安喜樂!

3、鼓勵與寬恕
家長會上,老師在黑板上做了這四道題:
       2+2=4;4+4=8
       8+8=16;9+9=20
家長們紛紛說道:「你算錯了一道。」

老師轉過身來,慢慢地說道:「是的,大家看得很清楚,這道題是算錯了。可是前面我算對了三道題,為什麼沒有人誇獎我,而只是看到我算錯的一道呢!」老師接著意味深長地說:「家長們,教育的真諦不在於發現孩子錯誤之處,而是賞識他們做得對的地方!」
孩子如此,成人亦是,共勉之!

網上的感悟:做人也是這樣,你對他百次好,也許他忘記了;一次不順心,也許會抹殺所有!朋友之間,此類事最多!這就是100-1=0的人性道理。

其實家裡親人之間又何嘗不是常常犯同樣的錯呢?今天提此話題,就是為了讓友誼長存,親情永在!朋友之間退一步為上,親人之間讓一步為高。受過人滴水之恩,理應湧泉回報。這才是做人的道理!

我的領悟:教數學的老師(不是小學生啊)如果四題加數算錯一題,家長們指出來也是無可厚非。但是提議用鼓勵來教導確是很好的方法!

寬恕有時確實很難做到的,但不寬恕卻是把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囚禁自己的心情!如何寬恕,《聖經》中有不少的教導和耶穌最偉大的示範:

「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阿,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麼?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馬太福音》十八章21-22節)
當耶穌正在十字架上慘受酷刑時,祂竟然還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章34節)

生命的目的

作者:李烱信

充滿變數的人生歷程,何為生命目的?

有人比喻,人生就像一齣戲,出場的人,不論劇情橋段是悲是喜,都要演下去,直至落幕。也有人形容人生如旅程,不管路途崎嶇或暢通,我們願不願意,總要走下去。
這顯示出,人生歷程的不確定和充滿變數。到底生命的目的是什麼呢?
兩千年前耶穌在世時透露了答案:人生的目的,是讓人為永遠的生命作預備,在短暫飛逝的今生,選擇永恆的去處!
在「登山寶訓」中,耶穌教導人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七章13-14節)「窄的門」、「小的路」指向耶穌自己;「寬的門」、「大的路」則是指當時的假先知和他們的道理。「窄」、「小」這兩個形容詞表示有限制,進入這門和路,必須信靠耶穌自己;除此以外,沒有其他途徑。相反,「寬」、「大」這兩個形容詞表示這世俗的門和路,人人都可以進入,卻不能得救。
在當今社會,玄妙而又似是而非的哲理,及人為的民間信仰,和兩千年前的假先知及他們的道理相比,實際上沒有兩樣。這使我想起多年前一件事。那是陽光普照的一天,我遇見一位隔別了一段時日的朋友。寒喧過後,朋友問,為何他的妻子一向信奉輪迴之說,但臨終前在醫院卻突然轉信了基督教?我簡單地回復:顯而易見,輪迴之說沒有給她一點安慰。幸虧有牧者傳來福音,讓她在最後的關鍵時刻醒悟過來,接受了耶穌。我為她終於得著上帝榮耀的救恩而歡欣。后來,朋友也因妻子的轉變而進入教會,敬拜上帝,聆聽祂的道。
如果你相信有天堂的話,你應該立即接受耶穌為你的救主,因為只有藉著祂,你才能得著永遠的生命。耶穌曾宣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十四章6節)
上帝,耶穌的父,為自己而創造人,目的是要人在永恆中與祂同在,作祂的兒女,上帝是愛,祂愛世上每一個人,祂也要人愛祂。
戲有曲終人散之時,旅途有抵達終點的一刻,所以,你要及早憑信心,進窄門,找小路。在主的眷顧下,你會發覺人生的歷程,越走越光明,重擔越來越輕;將來,在永恆中與天父同在,福樂無窮!@

兩種選擇

作者:李烱信

上帝所賜的生命,跨越生活中的驚濤駭浪

《約翰福音》提到兩種選擇。
第一種:「祂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祂造的,世界卻不認識祂。祂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一章10-11節)
第二種:「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上帝生的。」(一章12-13節)
耶穌把做出這兩種不同選擇的人,區分為「從肉身生的」和「從靈生的」。祂進一步指明:「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三章6節)。從肉體來說,我們都是父母生的,秉承了他們的遺傳基因,當然是他們的兒女;而選擇接受耶穌、信從耶穌的人,才是從靈生的,才配稱為「上帝的兒女」。
耶穌又用具體的例子表明,究竟誰才是上帝的兒女。當祂為人醫治疾病、驅趕邪靈、名聲傳遍四方的時候,黑暗世界中的邪惡勢力企圖利用親情關係,挑唆耶穌的家人前來把祂領回家去。於是,「耶穌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就四面觀看那周圍坐著的人,說:『你們看,這些人就是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參《馬可福音》三章33-35節)
耶穌並沒有否認家人在祂生命中的重要性,但祂突破了血緣關係對祂的限制。十誡中的第五誡是「尊敬父母」,而前面四條誡命,皆是對人和上帝之間關係的規約。可見,上帝的權威永遠在父母的權威之上,上帝的旨意也優先於父母的願望。尊敬父母,並不等於讓父母來掌管控制我們的生活,而是要首先跟從聖靈的帶領,尋求上帝的旨意。
上帝的靈,用愛把我們連結在一起。雖然我們的肉身是父母所生,但本質上和父母同樣都是上帝的創造;上帝只是藉著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在這種意義上,父母子女都是平等的。我們已經受了水和聖靈的重生洗禮,就是上帝的真正兒女,是在耶穌基督裡的姊妹兄弟。
使徒保羅說:「凡被上帝的靈引導的,都是上帝的兒女。」(《羅馬書》八章14節)這種關係超越年齡、種族、國籍和性別,涵蓋我們生活和生命的每一個角落,使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有上帝的靈帶領、保守、祝福,讓我們能夠越過生活中的驚濤駭浪、暴風驟雨,擁有完整生命的平安。@

雪中送炭 作天使

作者:梁永善

在困難的日子,若有人施以援手、雪中送炭,這是祝福;同樣,受恩的人在他人有困難時,也應該給予援助,讓愛不斷流動,這是何等美的事!

有天使來協助我
數月前,我遷居英國。雖然過去10多年來,每年均有機會到英國講道,但逗留與長住有很大的區別,很多事情不知道怎樣處理。感恩的是,上帝預備了天使來協助我。

兒子在英國讀大學時的一位基督徒朋友,他為我們找了一套空房子,並在我們到達之前,為我們準備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如氣墊床、糧食、潔具等,使我們在隔離期間,仍可應對日常生活之需。後來,我們訂了一些家具,但在英國,這些家具需要自己安裝。對我而言,提筆寫講章、文章容易,但要拿著螺絲刀安裝家具,則難度甚高;就連安裝一張簡單的椅子,也得花上個多小時。
然而,上帝及時差派了兩位天使幫助我。香港教會的兩位弟兄比我早兩、三個星期到達英國,原本他們打算在牛津居住,但後來卻落腳在我的那個區域。他們數次來協助我安裝那些家具,解決了我的困難。這般小事也得麻煩他們,我內心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但他們卻說:「萬事互相效力,各自發揮所長,彼此幫助是應該的。」他們說,這些事對他們而言輕而易舉,反之,若要寫文章卻是千斤重。他們讓我將時間用在更有意義的事上,如關心別人、撰寫文章或講章等。

《聖經‧哥林多後書》十三章11節:「還有末了的話:願弟兄們都喜樂。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愛和平的上帝必常與你們同在。」要作完全人的意思,是要作一個成熟的人,可以安慰、幫助別人;但這裡說,成熟的人要受安慰,奇怪嗎?事實上,沒有一個人是「萬能士」。縱使再堅強的人也有軟弱的時候,我們既要會安慰別人,也接受別人的安慰;我們既要幫助別人,也接受別人的幫助。


為他人伸出援手
經歷了別人給我初到英國時的幫助,因此我也同樣幫助一些有需要的人。當會友或其他牧者轉介肢體時,雖然我並不認識他們,但得知他們將抵達英國,我便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協助他們購買物品,或將我們暫時不用的氣墊床給他們。如果他們不在我所住區域,我也會作為中間人介紹那區我認識的基督徒,為他們伸出援手。

就如近期,有些家庭還沒有抵達英國,但他們的孩子需要提前申請學校接收入讀,并預訂校服等,所以便請我代收相關文件與包裹。現已好幾個包裹存放在我家中。有些時候,我亦同樣幫助會友尋找租住地方,或代替他們視察想要租住的區域與房屋,拍下照片或錄影發給他們。在香港牧會的時候,極少需要做這些事,但在英國,這成為我的新服事。當然,我很享受可以那麼接地氣、實實在在地服事弟兄姊妹。此外,為有需要的人禱告,轉介他們認識當地教會,透過平台將一些安慰、鼓勵信息,傳給有需要的人,也是另一種很重要的服事。

《聖經‧哥林多後書》一章4節:「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當我們經歷了別人在我們困難中給我們的幫助,他們成為我們的天使,所以我們也要立志去幫助同樣有需要的人。我們要實踐《聖經》「彼此相愛」的教導。如此,我們不僅使別人得福,自己也會蒙上帝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