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盛林
《聖經》裡面提到猶太人的列祖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創世記》十二章開始,上帝揀選了閃族的族長亞伯拉罕,並讓他們這一族成為上帝的子民。上帝呼召亞伯拉罕,要他成為萬國萬民的祝福。
當整個猶太歷史一路發展的時候,基於他們作為上帝子民的觀念,基於上帝是聖潔的,他們也要聖潔,慢慢地就要與不聖潔的外邦人分別出來。所以那些猶太官員,無論是祭司、法利賽人還是文士都是封閉的,那條界線非常清楚,他們只活在自己民族的世界裡面,祝福不到其他人。
耶穌打破了這條界線,將上帝的應許——猶太人成為萬族的祝福實踐出來。只是祝福不是由物質開始(雖然祝福也有物質層面的);在地上你有需要,也許我可以供應給你,但要知道,再豐富的物資也有用完的時候。不過在上帝裡面就不一樣,因祝福從生命開始,當生命有所改變,從上帝那裡得到調教或更新時,那就不是一種普通的生命,而是與上帝關係連接的生命,並且會影響到其他人,使他也經歷到這個生命的豐富,足夠他享用一生,這就是真正的祝福!
生命要經歷一個蛻變和更新,好像蝴蝶產卵成蟲,當蟲慢慢吸收養分之後,就變成蠶繭,繭經過蛻變成為蝴蝶,展翅高飛。同樣地,生命在這種歷程下的蛻變,就能夠祝福別人;生命蛻變不只是自己在其中享受,而是要成為萬族萬民的祝福。這種生命之所以能吸引人是因為有上帝——那位創造和救贖主,而這種關係是被祂所感染或重造過來的,所以能成為萬國萬族的祝福。
我們要思想人為什麼而活?為物質?為自己?在我們的人生裡,我們的生命是否成為別人的祝福?盼望我們都能夠看到生命的蛻變和更新,從而成為別人的影響和吸引,而不是越走越無奈、越走越沒有力!
作者:斑鳩
約拿單是以色列首任君王掃羅的長子。以色列在掃羅上位初期,不時受非利士人搶掠欺壓,掃羅率領千名缺乏兵器的士兵,去攻打非利士在基比亞的駐防營。約拿單瞞著父親,帶同侍衞,以信靠神(上帝)而得的勇氣,衝殺敵軍,令非利士全軍驚惶混亂,潰不成軍。這鼓勵了隱藏在山區的以色列民一起反抗,大獲全勝。
從此,以色列民眾愛戴約拿單,尊崇他為大能的勇士。
約拿單壯年時,遇見比他年輕十歲、以彈弓殺死非利士巨人歌利亞的大衛。他們彼此都是敬重神的勇士,所以特別投契相惜;又因大衞娶了約拿單的妹妹米甲為妻,二人更加情如手足。掃羅卻因為大衞作事精明,越來越得民眾愛戴,而心生妒忌,動了殺機。
約拿單得悉後,偷偷告訴了大衞,大衞便匿藏在拉瑪的拿約;不料,有人向掃羅告密,迫使大衞返回找約那單求助。約拿單與大衛在神面前起誓,結拜為兄弟。約拿單更約定,在打探確定掃羅決意殺害大衛後,用射箭的方向指示他逃命。他們相擁而泣地告別。
約拿單最後一次見大衛,是在西弗曠野的何烈山。那時,掃羅正追殺大衛。約拿單不但沒有告訴父親,反而鼓勵落魄的大衛——肯定大衞是神所膏立的君王,將來必然要登上王位。不久,約拿單和掃羅在一場對抗非利士人的戰爭中喪命,大衛作輓歌「弓歌」來悼念約拿單,更將掃羅一族的土地全歸還給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並賜他以後可以一同坐席的特權。
掃羅除了妒忌外,還存心剷除大衛,以便兒子約拿單將來可安坐王位;約拿單卻深信,神已選擇大衛!他仰慕大衛的能力和才華,珍惜和大衛的交情,甘心放棄作以色列王的機會,一心幫助大衛。
大衛與約拿單的交心與義氣,是建立於彼此都信靠神的基礎上。古代中國,宮廷內屢屢發生為王位而兄弟相殘的悲劇;即使現在,也有不少為生意利益而兄弟鬩牆。友情甚至親情,在權力和利益中都顯得脆弱,唯有神的愛能使人放下一己私利而為他人著想、和睦相愛。許多信耶穌的人都可以見證,教會內兄弟姊妹的情誼,可比擬親生手足。願每個人身邊都有一位約拿單,在患難中相互鼓勵及扶持。
作者:何詩蘭
牧人的比喻,在基督信仰中佔有重要位置,這來自於猶太教傳統。
上帝被稱為「以色列的牧者」。《詩篇》二十三篇一開頭就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上帝也在《以西結書》中應許:「我必親自尋找我的羊」、「我必親自作我羊的牧人。」(三十四章11節、15節)
好牧人為羊捨命
上帝的子民都被稱作上帝的羊:「我們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場的羊。」(《詩篇》—○○篇3節)祂必立一牧人照管,尋找迷路的、領回被趕的、包紮受傷的、醫治有病的。在舊約時代,完成上帝使命的先知、君王等,自己就作過牧人或被稱作牧人。摩西在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前曾牧羊40年,而大衛王本就是牧童。
到了新約時代,耶穌基督在《約翰福音》第十章親自宣告:祂就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捨命的愛,是最偉大的愛!要知道,生命是萬物萬事之中最最寶貴的,沒有什麼比生命的價值更高。耶穌基督卻把自己獻在十字架上,「將命傾倒,以至於死」,既為救贖陷於罪惡、黑暗、死亡陰影中的人類,也為一切跟從祂的人作出榜樣。
祂又看一切生命同等寶貴,而為所有的世人將命捨去。無論何人,妓女、稅吏以及和祂同釘十字架的罪人,只要聆聽和回應祂的呼喚就能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這就是好牧人的使命,清除罪惡,改變人心,使生命活在仁愛、平安、喜樂、聖潔、良善、公義之中,榮耀上帝創造的本意,彰顯生存應有的狀態。
壞牧人不顧羊群
從常識來說,好壞是相對的,有好牧人,就有壞牧人。同樣在《約翰福音》第十章,耶穌稱壞牧人是賊、是強盜,是為工錢放羊、為私利剝奪並踐踏羊的僱工,如祂所譴責的法利賽人、撒都該人和祭司長之類,他們只知自肥而不顧羊群,違背甚至褻瀆上帝賦予的使命:「禍哉!以色列的牧人只知牧養自己。牧人豈不當牧養群羊嗎?你們吃肥油、穿羊毛、宰殺肥羊,卻不牧養群羊。瘦弱的,你們不調養;有病的,你們不醫治;受傷的,你們未包紮;被逐的,你們不去領回;失喪的,你們不尋找;卻用暴力嚴嚴地轄制牠們。」(《以西結書》三十四章2-4節)
在上帝眼中,祂所創造的生命是平等的,但人出於罪性卻把生命值分為不同等級,並看自己的生命最為寶貴,不會替人犧牲,卻要人為已捨命。從人類歷史來看,任何宗教教主或世俗君王都是要人為他賣命,而沒有一個為人捨命,並把人分為三六九等,故意製造生命價值的差異,而有了「命貴命賤」的分別。
從此知道何為愛
從好牧人與壞牧人的對比,不難分辨:人的愛是有條件的,要有回報,甚至追求一本萬利;耶穌的捨命之愛是無條件的,自我犧牲而全不求回報,並且這愛賜給一切生在世上的人:「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三章16節)
因此使徒約翰說:「基督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翰一書》三章16節)這是一個呼召——我們既擁有從基督而來的豐盛生命,就當以好牧人的心為心,把上帝的愛分享給身邊的人。
我們常說「信耶穌」。「信」,就是信靠、跟從、效法。願我們借著耶穌捨命的愛,去安慰身體軟弱的人、滋養心靈受傷的人、引導誤入迷途的人走上正路、讓更多人認識好牧人,並在這樣的過程裡學習犧牲自我、彰顯基督。@
作者:凱西
疫情前,我們常常兩三人結伴挨家挨戶地在公寓區探訪,關心住戶有沒有需要禱告的地方。
有天我們敲一戶公寓的門,一個很可愛的女孩包著頭巾,像是高中生,她開門問我們:「有什麼事嗎?」我們回答:「我們探訪關心鄰舍,今天有沒有什麼事情可以為你禱告?」這個女孩甜甜地笑著說:「我們信伊斯蘭教,不同一位神,不可能一同禱告。」「是嗎?」我說:「既然如此,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她聳聳肩說:「當然可以。」我問她:「當神審判世界的時候,你可以進到樂園呢?還是會被丟在外面?」
女孩楞一下,正在思考時,她母親突然出現在背後,也包著頭巾,她把手放在女孩的肩膀上,說:「你到後面去。」這太太說:「進天堂啊,就是看你在世上做多少好事啦!安拉派一位天使坐在你的右肩頭上,另外一位天使坐在左肩頭上;坐在左邊的天天記錄下你幹的壞事,坐在右邊的則寫下你做的好事。將來你見安拉時,你做的好事比壞事多就可以進樂園。」我點點頭說:「噢,那你一定可以進樂園了嗎?」她愣了一下,說:「其實沒人知道能不能進入樂園,只有安拉知道。」我回答:「但是我知道我將來一定會進樂園,你想知道為什麼嗎?」
這位太太用懷疑眼光看著我:「你要講耶穌?」我說:「是的,古蘭經上提到過的那位施洗約翰說:耶穌就是他所指的代罪羔羊。因為早期人類做了違背上帝的事,感到羞恥,上帝用動物的皮為罪人遮羞;而亞伯拉罕準備以兒子獻祭時,上帝用一隻羊代替了他兒子,以動物的死保存他兒子活著。在摩西時代,上帝要懲罰邪惡的埃及國王、殺死埃及人的頭生兒子;與此同時,上帝指示摩西教以色列人用羔羊的血塗抹在門框上,便避免了這可怕的懲罰。施洗約翰指出耶穌就是代罪羔羊,祂擔當和遮蓋我的錯事和羞恥,祂替我死,免了我的死罪,所以我可以靠著耶穌進入樂園。」
這位媽媽皺著眉頭說:「你講的道理,我認為難以接受,尤其不能接受耶穌。」隨著就緩緩地關門,在門還沒完全合攏前,我看見小女孩並沒有走開,她正用大大的眼睛看著我。深願我和她母親之間的對話她已聽到,願她能繼續思考主耶穌是「代罪羔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