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河
要過好每一天,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禱告。
當我們從心裡呼喚:「親愛的耶穌!」「主啊,幫助我!」表明我們是軟弱的人,我們是有限的,正如歌詞首句所唱:「I’m only human(我不過是人)」,我們都需要耶穌的幫助。整本《聖經》告訴我們:
耶穌是上帝。「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約翰福音》一章1節) 祂為我們降生,要將我們「從罪惡裡救出來」(《馬太福音》一章2節);祂為我們受死,甘願背負我們的罪,「哪知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以賽亞書》五十三章5節)祂為我們復活,使一切「信的人有永生」。(《約翰福音》六章47節)
當我們稱呼「親愛的耶穌」,唱出「主啊,幫助我!」表明我們是上帝的兒女。「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一章12節)《聖經》說:「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使徒行傳》二章21節)又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馬太福音》七章7節)耶穌垂聽我們的禱告。在《聖經》裡,在教會歷史上,在我們身邊,有無數禱告蒙垂聽的見證。
上帝喜悅我們向祂禱告。詩人大衛說:「我曾耐性等候耶和華,祂垂聽我的呼求。」(《詩篇》四十篇1節),耶穌願意幫助我們。無論我們身處什麼樣的環境,祂的慈愛帶給我們安慰,祂的恩典夠我們用。有耶穌的同在,有祂的幫助,我們一定能過好每一天。
其二,忘掉昨天,才能過好今天。每個人都有昨天,但昨天已經過去。「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對於時間的流逝,瀟灑如被稱為詩仙的李白也感歎不已!也許你的人生,曾經如魚得水,春風得意,如今卻百般挫折,舉步維艱;也許你的昨天,曾經一無是處,遍體鱗傷,如今回轉重生,重新開始。無論如何,你不要為昨天的輝煌而誇耀,也不要為今天的艱難而沮喪,更不要讓昨天的失敗,成為今天的纏累。
使徒保羅之所以叫我們「忘記背後」(參《腓立比書》三章13節),就是要我們放下昨天。我們若不放下昨天的成敗得失、恩怨糾葛,這些東西終將變成橫亙在我們面前的絆腳石,阻礙我們活好今天。「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李白詩,同上)對詩作者而言,雖然昨日(時間)成了「棄我去者」,但因「人生在世不稱意」(際遇),昨日所留下的憂愁鬱結,與今日的「煩憂」疊加交錯,顯然把寶貴的今天也毀了。
詩人將希望寄託在明天,期待「明朝散髮弄扁舟」。可是他不曉得:「明天可能永不屬我」。現今網路上甚流行一句話: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一樣先到!之前天河南洪災,一條數公里長的繁忙隧道和承載大量人流的城市地鐵,瞬間被洪水淹沒。那些開著車進入隧道、準備搭乘地鐵回家卻遭遇不測的人,怎知道「明天從此永不屬我」?在今天這個時候,再看這句歌詞,令人備感真實!
對於我們自己,「放下昨天」是應該的。因為有一天,連我們自己也會被「忘掉」。「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傳道書》一章11節)「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樣,永遠無人記念,因為日後都被忘記。」(《傳道書》二章16節)「我被人忘記,如同死人,無人記念;我好像破碎的器皿。」(《詩篇》卅一篇12節)
因為我們「不過是人」,(參《詩篇》九篇20節)在上帝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參《利未記》廿五章23節)然而,「我們是祂造的,也是屬祂的;我們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場的羊。」(《詩篇》一百篇3節)因此,我們要稱頌祂,「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詩篇》一百零三篇2節)
其三,就是依靠恩主。
有的人活著,單為了飲食,只要有吃有喝,就心滿意足了。人「按時吃喝,為要補力」(參《傳道書》十章17節),是無可厚非的。有的人活著,是為了快樂,只要活得快樂,就心滿意足了。快樂是上帝的恩賜。「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上帝必審問你。」(《傳道書》十一章9節)
有的人活著,是為了愛。我們都需要愛。但人間的愛,或者出於私心,喜歡就愛,不喜歡就不愛;或者有條件,你可愛,我才愛你;或者是短暫的,以為能天長地久,誰知很快就終止了;或者帶著疑惑,如童安格的歌所唱:明天妳是否依然愛我?只有天上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唯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五章8節)這種犧牲自己、不求自己的益處、情願自己受苦、讓我死去讓你活著的大愛,何等的長闊高深!完全超出人的想像!
親愛的朋友,無論你是誰,曾做過什麼,只要你願意,都可以得著這份愛,就可以靠著衪你恩典、信心、智慧和力量,有能力把每一天活成詩,一首愛和祝福的詩!
作者:斑鳩
本丟‧彼拉多(Marcus Pontius Pilatius)出生於意大利中部蕯姆尼亞地區,在主後26至35年,為羅馬政府授命的猶大地巡撫,成為該撒提庇留(Tiberius) 第五任總督。
彼拉多赴任前,是塞雅奴(Sejannus)所寵愛的侍衞長。在塞雅奴取得帝庭授權、分派直轄省區巡撫後,彼拉多便掌控猶大地政務及三千羅馬騎兵。
彼拉多上任後,因不諳猶太人文化而屢屢觸發民憤,隨後憑著軍力鎮壓。他在進耶路撒冷時,帶有繡著帝像的軍旗及凱撒偶像,遭到城內居民的強烈反對及投訴。其後又私自挪用聖殿的奉獻金,用作引水道建築費,觸發民眾暴亂。
彼拉多派兵打壓動亂時,於加利利人獻祭時擊殺民眾,以致血濺祭物,導致反羅馬政府情緒進一步高漲。到了耶穌傳道時,猶太人對羅馬統治普遍充滿積怨,期間有愛色尼派避世等待彌賽亞降臨,也有奮銳黨積極謀策政變,動亂頻生,令總督彼拉多如履薄冰。
因此,他在逾越節期間審判耶穌時特別謹慎,不容有絲毫差錯。一方面要滿足猶太公會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深知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時所受的歡迎。經過詳細盤問,他查不出耶穌有該死的罪,所以彼拉多三次向民眾申明。
他的夫人克勞迪亞·普羅庫拉,因夢纏擾,特意打發人去勸告他。他原本打算將耶穌鞭打後䆁放,無奈群眾被祭司長及長老挑唆,不斷要求釘死耶穌。當彼拉多按逾越節傳統,讓他們選擇釋放耶穌或作亂殺人的巴拉巴時,群眾甚至還呼求要釘死耶穌。
古羅馬審判法制嚴明,設有陪審團,所以猶太地區不容許執行私刑,必須經過巡撫審核才可執行死刑。彼拉多為了安撫猶太首領,避免再有地方動亂發生,也鑑於群眾壓力,最後當眾洗手,表明與流無辜耶穌的血無關。
彼拉多在官場打滾上位,在猶大地操生殺之權、叱吒風雲,但終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雖然心中有愧,仍要判無罪的耶穌死刑,為後人所唾駡,但耶穌被釘十字架卻成就了上帝救贖恩典的計劃。
公元36年,彼拉多被召回羅馬敍職,遭國會中人假證誣衊,財產被充公,流放到奧地利,落得身無分文,眾叛親離,過著奴僕般的生活。最後,於主後41年,在維也納放火自殺身亡。
近年世界各地陸續出現社會風波,其實不論是社會體制或群眾意願,都有所失誤,正如彼拉多對耶穌的判決一樣,可是上帝的計劃並未受阻,反得成就!華人若投身及捲入政治風波,損失友情、親情固然可惜,但忽略上帝永恆救贖計劃更為可歎。願每一個人都在耶穌裡,找著神所預備的永恆旨意,不要像彼拉多,在順從民眾無知意願與社會強權壓力之間悲慘收場。
作者:比斯
夏日炎炎,許多人都不思飲食。尤其是我們華人的許多佳餚,都要「趁熱吃」才香。盛暑之下,香氣再撲鼻,也徒添五內燥熱,難以引起食慾,但我卻因身體緣故,從小就餓不得,一餓就會眼冒金星,頭昏腦脹,手腳顫抖,嚴重起來甚至會休克(暈倒)!所以對我來說,吃一直以來都是件大事。
有些人餓了才吃,也可以隨便吃點什麼充饑。我卻必須定時進食,食物種類也不能過於單一,還必須要足夠分量,否則身體立即拉警報鳴警號。工作忙,有時難免餓了沒時間好好吃飯。或是明明餓了,總想把手上的事都做完才去找吃的。好像活了這數十年,還沒有受夠教訓一樣。
這天,明明已經吃了早餐,不知何故,在距離午餐還有約兩小時,就感到無比飢餓。眼看時間不三不四,吃早餐太晚,吃午餐太早,而工作排山倒海,便想忍一忍吧,先忙著。怎料飢餓感迅速蔓延,由飢腸轆轆,慢慢發展到思緒不能集中,繼而手也輕微發抖。不成,再忍下去,眼前又要冒出日月星宿。
趕快找了點什麼,狼吞虎咽了下去。怎料吃完才知道,身體早已承受不了飢餓,已經跟大腦脫了線,剛才吃下去的就像跌進了無底洞,身體完全感應不到進食量,繼續不斷地發出「緊急需要食物」的指令。心,也因為大腦的緊急指令而著急,慌忙把可以吃的不斷塞進口中。我要的是那飽肚感,好讓大腦重新收到「飽了,可以正常運作」的訊號。
如果您生平也試過那麼一次,餓得快要瘋了,無論看見什麼,只要是能吃的,就會往口裡塞肚裡吞!肚子飢餓,世上有千萬種美食可以果腹;心靈上有空洞,靈性上貧乏飢渴,也會不顧一切地找尋可以填補的東西,但卻只有耶穌的救恩才能真正地填補空虛感。《聖經》說,飢渴慕義的人原是有福的,指的就是靈性上的飢餓。
什麼是義?用英語來解釋會比較簡單。義Righteous,就是完全聖潔無罪,是世人沒有辦法憑一己之力去獲取或達成的。只有耶穌,祂既是人又是神,本來聖潔的祂,藉童女懷胎來到世上,即使備受試探也絲毫沒有沾染俗世的污穢。唯有祂的聖潔,像清澈的活水,可以洗淨人的骯髒。
祂的話是帶有能力的,不單是導人向善的教誨,而是真正具有醫治和拯救的真理。君不見《聖經》內記載了多少人,因為相信耶穌所言所行,不但失明得見,腿殘可以行走,患痲風的得到潔淨,而且發生從心而發的更新,生命因此不再一樣。
心,餓了嗎?那是一個空洞,從使花光金錢力氣,也無論如何都填補不了的。靈性上的飢餓,也會令大腦斷線,不斷發出求救訊號。今天就嘗試透過學習《聖經》,認識主耶穌,來讓大腦跟心靈與主耶穌連結起來,享受飽足和充滿福氣的生命吧!@
作者:譚品立牧師
遲早要死 不爭事實
人死後到底去了哪裡呢?人死了會否變成鬼?是否像傳說中的鬼魂一樣,可以在陰間、凡間自由來往,找人報仇?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從我們出生那天開始,其實已步向死亡,只不過是遲或早而已,有些人可能只有50歲、60歲,也有人可能會長壽到100歲甚至以上,但遲早都要死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我們很多時都不想把「死」字說出口。特別是華人,車牌千萬不要有個「4」字,諧音「死」的「4」字不好聽;買屋時,如果門牌有個「4」字,可能也會很難售出。所以,許多人面對死亡時就逃避,盡可能不談「死」,就是講也要換上別的替代詞,如「走了」、「回到舊時那裡」等。
吹入靈氣 有靈活人
無論怎麼說,我們都逃避不了一個事實—你和我都面對死亡。然而,有人覺得死又不是那麼可怕的,死是甚麼呢?死就是一了百了;人死如燈滅,好像一盞燈「啪」一聲就沒有了,人死是否真的如燈滅呢?又或者你說:「我是一個好人,平日做那麼多善事,我死後輪迴下一世還可以再做人!」是否這樣呢?如果不是好人,那又怎麼辦呢?下一世會否做豬、狗、蟑螂、老鼠、蒼蠅,是否一直輪迴下去呢?又或有人說,不是的,人死後便去到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做甚麼?人死後會否自我消失?
若你想明白人死是甚麼一回事,就先要明白人的構造。原來神造人的時候,有兩個層面:一個是肉身—用泥土造了人的身體。我們跟其他動物差不多,要睡覺、要進食、需要空氣,但人的構造與動物不同之處,就是《聖經》說的,神將靈氣吹在人的鼻孔裡,成了有靈的活人,那就大不同了。
人死了,肉身無論是火葬、土葬、水葬,怎樣埋葬也好,經過幾百年之後就化成塵土,所以《聖經》多次提醒:當我們在世的時候,就要認識那位造物主。《聖經》說,神將永生安置在世人的心裡,讓人有一個敬畏的心。
必有一死 死後審判
那麼,神把你的靈魂帶到哪裡去?有時我們誤解了,以為人死後跟地上的世界一樣。今天去到埃及的金字塔,見到那些地下皇陵十分輝煌,裡面有很多陪葬品;一如中國的兵馬俑,在裡面有千軍萬馬與秦始皇在一起,因為他們都認為,死後會繼續過著皇帝般的生活。
其實並非如此呢!我們死後,要交回那賜靈的神手中,那是個甚麼地方呢? 這是一個處理人靈魂的地方。所以《聖經•希伯來書》9章27節說:「按著定命,人人必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如果你仍然堅信,人死後會變鬼并可返回人間報仇、嚇人的話,就思考一下《聖經》里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