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角聲佈道圑

感恩:喜樂之源

「記憶」與「忘記」都是神(上帝)在創造人類時,所賦於人類的重要功能。我們難以想像,如果人類沒有記憶,那將是怎樣的情況?人類若沒有記憶,是不可能進步的,甚至不可能生活。同樣,人類如果不能忘記,就會活得很辛苦,活得很沉重。我們確實擁有記憶與忘記的能力,讓我們可以在一般的情況下,可以自由地去記住我們應記住那些珍貴記憶,忘記我們應該忘記的不幸。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實在看到創造的奇妙與恩情。

不過,人類常常都愚昧地把這美好創造顛倒了。應該記憶的卻忘記了,應該忘記的卻常常記起。感恩節就是為了幫助我們記住所當記住的,提醒我們有些事是不應該忘記的。例如,撫養我們的父母的深恩不要忘記;那些曾經提攜過我們,有恩於我們的人不要忘記。甚至那些我們素不相識,但透過書本所傳遞給我們的恩言愛語也不要忘記,因為這些言語曾經滋潤過我們的內心,我們要感謝那寫作的人。我們為這些人和事感恩,常常感恩,因為這是有益於我們自己的。如果我們常常想到別人的恩惠,自己也會快樂很多。

但如果我們能夠更進一步,想到那位創造我們,又厚賜百物給我們享用的神的恩惠的話,那麼,我們的人生就一定會比現在快樂得多了。事實上,我們向神感恩;並沒有加添祂什麼,但對於我們自己而言,這感恩的心是我們喜樂之源。試想,在早上,當你踏出家門,吸入一口新鮮空氣時,你舉目向那創造天地萬物的神獻上感恩,心情必會更新;看到路旁的美麗花朵,想到神用植物的萬紫千紅點綴了這個世界,欣賞之際,對神的感恩更會使心裡快樂。

另一方面,雖然很少人認為「忘記」是好的,但「忘記」對於人類而言,確是具有美善意義。我們很容易犯錯,有時是別人傷害了自己,有時是自己傷害了別人,如果人人都把傷害銘記於心,那麼仇恨必然增加,日子就變得十分沉重。事實上,對於別人的不敬冒犯,確實很難若無其事的,不過,我們仍然可以選擇忘記,這個「忘記」並不等於真的忘記了,卻比真的忘記更美好,因為選擇忘記,有赦免與恩慈的意義。

我們的神曾選擇忘記我們的過犯,《聖經》這方面的描述是很特別的,神要「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彌迦書》七章19節)踏在腳下與投於深海,都有刻意忘記的意思。所以,在慶祝感恩節時,不要忘記神的恩惠,但也要為著神選擇忘記我們的過犯而感恩。事實上,神不單忘記我們的過犯,耶穌基督更「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以賽亞書》五十三章5節)這是感恩節最不能忘記的感恩。@

感謝 生命中的恩人

作者:陳梁惠嬋

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傳統的感恩節,是每一個家庭團聚、彼此關顧的日子,更是向天父上帝獻上感恩的日子。感恩節給我們一個機會回顧過去上帝的保守,思想祂現在每天的供應和給我們未來的應許,讓我們可以存感恩的心和信念走前面的路程。

今年是第一個沒有母親共度的感恩節,因她在三月底被上帝接回天家,我還是常常記念她的言行,她在我生命中留下的豐富的祝福和恩典。在緬懷母親的回憶中,瑞玲的身影容貌重現眼前,她是我在紐約教會認識的第一個美國人。

瑞玲的美國名字是Linda Scherzinger,中文譯名是施瑞玲,是一位年輕的宣教士。我們認識之前她曾被差派到香港,在黃大仙區天台學校任英文老師,藉此接觸社區,以身體力行活出基督,領人歸主。她有漂亮的中文名字,也說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

1971年我來到紐約,人地生疏,嘗試探討美國文化。那天我第一次踏入美國人的教會,找到一個角落坐下,瑞玲剛好在我的後排。那間傳統的教會,會眾極多,崇拜結束許多人留步,彼此問安。我正準備離去,在我後面的瑞玲已經走到我的面前。她先以英語很友善地跟我打招呼,礙於禮儀,我只好停下來回應。當得知我來自香港,她便用純正的廣東話與我交談,給我很大的驚喜,就想進一步認識她的背景和她在香港的生活和工作。她的一言一行總是那樣親切,以後每個主日我都期待在教會與她見面。不久,我和她成了主內的「閨密」。

有一天,我邀請她來我家,介紹她認識我來美不久的母親。她的流暢廣東話給母親帶來無限溫情,我們都很享受與她相聚的時刻。漸漸她成了我屬靈的導師,使我更明白《聖經》的教導;一年後我就在這教會接受洗禮,正式歸入基督名下。

後來我們從曼哈頓遷到皇后區,我也轉到附近一個中國人的教會聚會和學習事奉,但仍然與瑞玲保持電話聯絡,她也曾抽身來皇后區探望我們。有一天,瑞玲給我電話,告訢我她已結婚,並且將要遷到加拿大的Nova Scotia定居。自此,我們便天隔一方,沒有再見面了。

最初幾年,我們以書信互通訊息(那時還沒有電郵和短訊);每年的聖誕節,更收到她的感恩信,報告她和弟兄在牧畜農場的生活,並且經營遊客住宿的生意(Bed and Breakfast),完全放下在紐約大都會的舒適方便的生活,使我感到不可思議。不久,她的來信談及她在接受神學訓練,準備作全職牧養教會。當時,我為她的決定禱告,因為就我的角度看來,她的挑戰太大太難了。

接著的聖誕感恩信,她很興奮地報告她已接受附近三個教會的聘請,成為他們部分時間的牧者,因為遠郊地區的教會極難找到傳道同工,她和弟兄決定結束農莊生意,回應上帝的呼召,踏上全時間事奉之路。漸漸,她的通訊減少了,可能是太忙碌的緣故。我也被世俗的工作捆綁,加上家庭和教會事工的責任,不知不覺間與她失去了聯絡。

為了彌補我的虧欠,希望尋找到瑞玲現在的蹤跡,最近我給她寫了一封信,從多年前的記錄找到她的舊地址,把信寄出了,不知道是否可以傳達到她手裡。我也用Google來搜索,竟然看見一張她的照片,像是在一個政黨機構被頒授一張證書,又在另一段資訊看到一則訃告,報道她的丈夫Kevin Schzinger 2017年辭世的消息。我在想失去老伴的瑞玲怎樣過餘下的日子?願天父繼續保守她,與她同行。

回顧過去的人生,上帝為我差派了許多像瑞玲姊妹這樣的天使,在我信仰成長的路上,陪伴、守護、鼓勵和扶持我。過去一直忙碌教會事奉和生活瑣事,這雲彩般的見證人漸漸遠離和淡忘了。此刻,我想到要再次為他們一一向上帝感恩稱頌,更應該親自向這些上帝的使者表達謝意。我已定好了計劃,就是在未來的日子,尋找生命中一個個的恩人,感謝他/她帶給我和家人的祝福。主若願意,給我機會能與瑞玲姊妹再度聯繫上,重拾往日的情誼。而今,我只有在禱告中記念她。@

道不盡的感謝!

一生中有許多未曾說出的感謝,有些是因為當時太震驚,未及回眸向人說聲感謝;有些是因為自覺深深不配,兩個字的「謝謝」並不足矣而延宕至今;有些是未能醒悟,好人好事就在眼前,想表達謝意的時刻早已從指尖流走。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只顯出人類實在渺小!許多一閃即逝的瞬間不會再次恩臨,後知後覺的反省也不足以讓時間倒流,對顏面盡失的顧慮多過謙卑勇敢的承認。兜兜轉轉的人生、無限感嘆的年歲,在年屆六十的感恩節前夕,很想抓住這個機會,一一細數。

感謝爸爸的堅持

未曾就學稚齡的我,喜歡和二姐在黃昏時,等著聽著爸爸騎著摩托車回到家。當天開始黑了,我們四隻耳朵就會豎起留意聽,何時爸爸隆隆聲的摩托車從遠處到近處地擴大。當車燈照到窗櫺時,我們就開始往外跑去迎接爸爸。先是聽到引擎停歇了,然後笨重的摩托車向後,讓腳架撐住的「噠」一聲。我們就可以拖著爸爸的手,聽著他呵呵地說:「傻孩子….」

謝謝父親勞苦作工,為我們能溫飽而付出!未曾說出口的愛,在他穿上圍裙烹煮的動作中表達得真切。謝謝爸爸,在那樣缺乏的年代,堅持將我們照顧好,大過自己事業有成的追求。

感謝教授的恩待

大二下學期,因為翹課過多,甚至考期末考缺席,應當是要被退學的。當時的導師朱立民教授,聽說我可能被退學,特別約見了我。我撒謊自己要家教打工,沒有精神體力讀書寫報告,將責任推在家庭困難上。他竟不疑有它,說學校有一個大赦政策,就是過不了關、升不了級的學生,可以在暑假補考。

他又說,其實所謂的補考,是考和期末考一模一樣的試題。只要我去問同學考題內容,好好預備,無論多高分,都算六十分!這樣我就可以升級了。他又說,如果我缺乏生活費可以來找他,不用客氣,他會想想辦法。當時乾乾瘦瘦、失魂落魄的我,坐在他老人家面前,感覺非常羞愧又驚訝感動。我是騙他的,是自己偷懶沒有好好讀書,他竟然沒有質疑,還提供了一條出路。

信了耶穌之後,我才深深體會到雨果名著《孤星淚》冉阿讓被恩待的心境——他的意圖是偷竊銀器果腹,結果主教連銀器也不計較,反贈送他銀製燈台,為他解圍,讓警察不能拘捕他!這是上帝的恩典的一個寫照。今天,我要說一聲遲來的感謝:感謝您的恩典相待,朱教授!

感謝姻緣的使者

還有一個更大的「謝謝」,要送給促成我和先生姻緣的一位越南老華僑黃老師。1991年從香港飛往巴黎的飛機上,他分別和我認識,也和我先生認識,而我和先生彼此是陌生人。我和先生隔了一排座位和走道,就常理來說,是不可能說話認識的。由於黃老師能講國語和廣東話,所以個別地和我聊天,也和我先生聊天。

在抵達巴黎前,老師問我是否有人接機,如果有,可否送一位「華人同胞」去旅館,因他有大型行李。我知道來接機的朋友應當很樂意,就答應了。就這樣我認識了我的先生。第二天,他為了表達感謝,約我見面,就這樣我們開始交往,三年後成婚。

這位月下老人黃老師,帶著濃重廣東腔的國語,是我對他唯一的印象了。我和先生經常談起他,卻無法再找到他,親口向他說聲謝謝。他的音容笑貌,已經隨著歲月逐漸淡去,但那感謝之情,卻是一生之久。

認真想想,這些生命中的貴人過客,出現在我們瞬間消逝的生命,豈是一種無遇期的偶然?其實,這一切是上帝大手大計中的必然,好塑造今日的我們,因此,所有的感謝都歸給用愛來創造並運作萬有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