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人性中的仇恨
楊朱麗娟
仇恨,其實是一個沉重的包袱,在漫長人生旅程中,如果背負著仇恨這個重擔,只會增添旅途之苦。
不要受怒氣操控而犯
仇恨第一個傷害的,是背著仇恨的人;積存仇恨的人不單荼毒心靈,更為人生塗上灰暗的色彩;把仇恨發洩出來的人,既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所以《聖經》屢次勸戒人:「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詩篇》三十七篇8節)的確,發怒氣、動肝火不能解決問題,只會造成傷害。同樣,《以弗所書》四章26-27節也說:「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神教導我們,不要受怒氣操控而犯罪,不要含怒過久,以免讓魔鬼有機可乘。
仇恨是我們人性的一部分,所以明知仇恨不能解決仇恨,還會傷害健康,卻偏偏還要去仇恨。有心理學研究發現,有些人天生憤世嫉俗,什麼也看不順眼(Haters gonna hate),看周圍的人和事都很負面;甚至有些事相當中性,或那些人根本與他們無關,也會作出惡意批評。這可以解釋為什麼網上會出現那麼多冷嘲熱諷,攻擊別人的言論。現在很多人喜歡在網絡上,透過社交媒體去毀謗攻擊別人,隨便用污穢的言語去辱罵人,反正不需要負上言論的責任,卻導致不少被網絡欺凌的人輕生。這些暴力言語殺人於無形,給社會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仇恨性格來自家庭傷害
《利未記》十九章17-18節告誡百姓:不可對你的親屬懷恨在心……不可向以色列的同胞報復。這裡指出仇恨是從家人開始,然後擴展至鄰舍,最終延伸到社會。仇恨確實往往來自家庭的傷害,「距離越近傷害越深」。家中若有人不負責任、隨意拿家人出氣、打駡甚至虐待,對婚姻不忠、對子女缺乏關愛,甚至忽略冷漠,使家庭破碎。在這樣家庭長大的人,很難不成為仇恨者(Hater)。很多人先仇恨家人,再以受害者的心態去看身邊的人和事,認為都是對自己不公平的。
處理家庭仇恨不應逃避
《利未記》上述經文又說:「總要指摘你的鄰舍,免得因他擔罪。」要指出家人的過錯,是何等困難!28年來,朋友一直啞忍丈夫的婚外情,這個以做生意為名,藉口在外面居住的男人,每次回家都虐打妻兒,她逆來順受的結果,只帶來極度痛苦,到頭來家庭仍然破碎;她沒有去面對問題,不敢指出丈夫的錯,縱容了丈夫的欺凌行為,任由不健康的家庭關係持續。
輔導員認為,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其實發現問題之始,就要跟丈夫說清楚,這樣的行為會為家庭帶來傷害,要求他悔改,終止惡行。畢竟家庭關係錯綜複雜,不是一個行動就可以解決的,但勇敢指出、正視問題,才會有出路。
多年前一位弟兄有婚外情,與妻子關係很惡劣,問題擾攘多年,沒法解決,在教會中卻沒有人去指出他的罪。感謝神給我們機會去處理這件事,我們毫不客氣地指出,無論基於什麼理由,對婚姻不忠就是犯罪,應當悔改;以為他會不接受,誰知他坦言已久等多時,希望有人指責他,進而幫助他,終於由我們出手,幫助他一步步去面對婚姻問題。
因此,不要逃避不去指責家人的過錯,說不定犯了事的人,正在等著有人去責備、幫助他呢!@
2020年4月網路版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