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用了一個問句,作為探討「和平」的題目,原因是雖然人們都喜愛和平,努力地追求和平、維護和平,但誠然地,我們對是否真正做得到是存疑的。這是因為一般人在追求和平的努力上,潛存著一些根本性的漏洞。
我們維護和平,是因為我們知道爭戰所帶來的傷亡與痛苦,是難以承受的。經過了近代兩次世界大戰,痛定思痛,制定了很多避免戰爭的方式,在機制方面盡力作出妥善安排,不要再讓戰爭發生。另一方面,人們也明白以和為貴,明白和平是通往繁榮之道,今日一些在軍事及經濟方面實力雄厚的國家,都是因為二戰以後在自己本土沒有經過戰亂的。
但單有期望與機制顯然不夠,人類的慾望與愚昧無知,其程度之深,連人類自己也無法知曉。對於最近的全球緊張局面,有時事評論員說:中美兩強的戰爭已近到只差30秒的距離!據分析,主要原因是由於中美基本價值體系不同,因而產生了彼此的誤判。中方認為手操無可比擬的龐大經濟市場,全球各國都不願意破壞;即使與美國關係破裂,仍可與其他各國保持友好,發展經濟。另一方面,美國的價值體系是形而上的,堅信意識形態的衝突會嚴重到:「如果不去消滅,就會被消滅」的地步。這其實是信任問題,失去了信任,就失去了和平的基礎。
換言之,造成衝突的原因不止是誤判,而是牽涉更深層的信任問題。信任問題是難以用方法、利益、談判,甚至讓步去解決的。不信任到一個極端的地步,就是要毀滅,或完全掌控。即使還沒有到毀滅的地步,也只是因為時機未到,沒有絕對戰勝的把握,或者再加上雙方都有「懼戰」的心理屏障,故仍然有意願去維持不動武局面。然而如果某一方取得絕對優勢時,那「屏障」就變得相對薄弱了。
和平威脅也不一定來自強者,反而「良善的強者」可以有守護和平的能力,讓戰爭不輕易發生。最危險的是「無知的弱者」,不管是對自己的能力無知,或對別人的能力無知,都十分危險。比較於「誤判」和「不信任」,「無知」最難掌握,是導致擦槍走火的最主要原因。其實,不管是對於「戰爭」的重大問題,或是對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建立,「無知」都是最難處理的。不過,「無知」還不算最糟,最大的危機應是:認為自己「聰明」、別人「無知」。當這樣的「無知的驕傲」不斷發展時,那就是和平完全消失,殘酷戰爭開始的時候了!
許多人都輕視信仰,但事實上,信仰是我們的第三隻眼。透過這第三隻眼,我們可以以良善謙卑的心去看自己、看別人、看世事;看見,就可以免於無知,免於驕傲,知道自己原來是如此渺小。更重要的,這信仰的第三隻眼,讓我們看見了上帝,因而心存敬畏,就不會任意妄為了。@
令今日美國陷於紛亂的,不止遍及全球的新冠疫情,還有振盪全美的歧視與反歧視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公共空間的雕像存廢之爭。
人為什麼要樹立雕像?
雕塑這種訴之於視覺的造型藝術,因其主要創作方式為雕(減除材料)與塑(疊加材料)而得名。其三維空間特徵,使之比繪畫等其他視覺藝術作品,具有更逼真的可觸可感性及影像效果;其體積所形成的量感,亦加重了作品主題的表現力與觀者的審美心理感受。
自古以來,巨大雕塑就對人具有強烈吸引力。在古希臘及羅馬,在公眾場所樹立肖像是最高榮譽標記。美洲在前哥倫布時期,只為統治者立雕塑。近代以來,人們在建立城市過程中,為了召集和凝聚人心,而在中央廣場或明顯的文化區域中心或入口,樹立典型歷史人物或象徵特定寓意的公共藝術雕塑。
每一座人物雕像,都彷彿在說:這是一個做過偉大事情的偉大的人。比如老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的騎馬雕像,自1940年起就樹立在紐約市自然歷史博物館前,紀念其早年戎馬疆場時與印第安勇士和非洲裔男子並肩作戰,以期褒揚理想、緬懷歷史。
又為什麼要毀棄雕像?
其實,毀棄與樹立的著眼點一致,只是雙方價值觀與心理感受相反而對立。有篇網文比喻:如果英國人在柏林,看到高聳的阿道夫‧希特勒雕像,會有什麼感受?這便是印度人以及其他民族,在倫敦與溫斯頓‧丘吉爾雕像面對面時,所產生的感受。
丘吉爾曾說:我不承認一個更強大的種族,一個更高級的種族,一個更加見過世面的種族,來到這裡奪走他們的地方,就是對這些人的虧待;他也曾表示:我不喜歡印度人,他們都是野獸般的人(Beastly People),信奉野獸般的宗教;而當英屬印度孟加拉地區饑荒時,他認為這是當地人「像兔子一樣生活繁殖」所致。
明白了英國人與印度人,面對不同雕像的不同心境,就不難理解美國反種族歧視者,為何一定要讓支持蓄奴的邦聯時期人物雕像和紀念碑消失,連同其他時期含白人至上意味的雕塑也不放過,包括老羅斯福總統雕像——隨侍在馬下的印第安人和非裔男子形象,可解讀為被征服和處於種族劣勢地位。
其實是虛謊的師傅!
造神與拜偶像,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惡習,從古代君主帝王頂戴君權神授光環的偶像崇拜,到現代商業社會各路政客美化神化的個人崇拜,可謂劣跡斑斑。早在《舊約》時代,上帝就在西奈山,親自將十誡頒授給摩西,作為以色列人的生活律法和信仰準則,其中特別強調:「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出埃及記》二十章3—5節)
毫無疑問,人物雕像憑藉英雄化、理想化、神化其人格,而欲表彰、彪炳、頌揚一種精神,並令人產生崇拜敬仰之情,但不管受造物多麼受人尊崇,崇拜受造物就等於拜偶像,是上帝的神聖律法所嚴厲禁止的罪。正如《哈巴谷書》二章18節所說:「雕刻的偶像,人將它刻出來,有什麼益處呢?鑄造的偶像就是虛謊的師傅。製造者倚靠這啞巴偶像有什麼益處呢?」
向手造之物頂禮膜拜,顯然是對上帝的褻瀆。如今,這些有口卻不能言,有眼卻不能看,有耳卻不能聽,有鼻卻不能聞,有手卻不能摸,有腳卻不能走,有喉嚨也不能出聲的人手雕塑之物,真真成為了虛謊的師傅——不僅不能凝聚人心,反而成為分裂族裔的酵母!@
著作了《民主概論(Democracy)》的美國人柯恩(Carl Cohen)認為:「民主國家公民必須相信錯誤難免。在這個世界上,無需很多的經驗即可認識到:即使在重大問題上以及在自己深信不疑的意見方面,人是多麼易於出錯。」
每個聖人都有不堪的過去
世間除了形形色色的罪人,並不存在什麼完美聖人。英國哲學家洛克(John Locke)就在自己的墓誌銘裡,寫下了傳頌至今的名句:如果你要尋求作人的典範,去《聖經》裡找尋吧……
在巴爾的摩,國父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雕像被噴上紅漆;在俄勒岡州,第三任總統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雕像被拉倒;在DC拉法葉廣場,第七任總統傑克遜(Andrew Jackson)雕像差點被毀;在加州,第18任總統格蘭特(Ulysses Grant)雕像遭破壞——他們無一例外,都曾蓄奴。
這是一個時代的錯誤。制憲會議若禁止奴隸制,南方州斷不會加入聯邦;奴隸不被視為完整獨立的個體,而只算為五分之三個人。特拉華州(Delaware)代表迪金森(John Dickinson)就寫到:將統治自由人的權利,明目張膽地建立在剝奪奴隸權利之上,世界上的人對這一新的道德準則會怎麼說……
不再宣講歷史的錯誤版本
走在光明之中,並非永不經歷黑暗,而是永不被黑暗籠罩。還不到一個世紀,南北戰爭就終結了奴隸制,但法律上廢除奴隸制易,人心根除奴隸制難,南方各州湧現的雕像即是明證。
6月初,維吉尼亞州州長宣佈,將移除1890年樹立的李將軍(Robert E. Lee)雕像:我們不再宣講歷史的一個錯誤版本。它過去是錯的,現在也是錯的。
維吉尼亞州的Fredericksburg市,也將競價買賣奴隸的拍賣石(Slave Auction Block),從過去延續到如今的創傷象徵,移至地區博物館。
北卡羅來納州長庫柏(Roy Cooper)下令移除州議會大廈內紀念碑:白人至上主義者建立的雕像,不該出現在屬於全體民眾的場所;帶來歷史傷痛的紀念碑,必須以合法、安全的方式移除。
改正奴隸制錯誤的,是南北戰爭;解決戰後遺留問題的,或許是今日民權運動。眾院民主黨計劃移除國會山莊的11座鼓吹奴隸制的邦聯領袖雕像,非洲裔黨團表示:一個多世紀後,這些雕像仍在,冒犯了我們。
把屬於歷史的放入博物館
弗州2018年通過法案,移除邦聯將軍像而改放民權領袖,但將軍像至今聳立在華府遊客中心。英國塗鴉大師Banksy就說:「有色人種被體制辜負。白人主導的體制就像破裂的水管讓樓下公寓淹水……如果白人不修補,就會有人上樓踹門而入。」
雕像確為美國歷史或南方文化的標記,但若是以一部分同胞的痛苦為代價,還要放在大庭廣眾中嗎?如果人們看到雕像就感到生氣,那麼將其移放到博物館豈不更好?如果人們的情感承受力許可,也可以像愛丁堡那樣,為特定的雕像加上牌匾,提供反思性細節,展示故事的全部——不僅引以為傲的部分,也包括引以為恥的部分。
這並不是編輯美化或抹煞篡改歷史,而是順應其在這個時代的變遷。昨天已經過去,明天就在前面,今天無法不做出改變。Move on! 在糾正歷史的錯誤中,學習成為和平之子,是我們當前的功課:在憎恨之處播下愛、在傷痕之處播下寬恕,以愛人如己之心面向未來——沒有敵人,只有同胞。@
一對怒目相視的夫妻,「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地對峙著,婚姻輔導員勸導他們:「請記住,你們不是彼此的的敵人,你們要一起來面對共同的敵人,這樣才能解決你們之間的問題。如果你們彼此敵對,只會讓你們的敵人高興。」婚姻輔導員的教導也許本來只是用一個形象的説法,幫助夫妻調整眼光來處理矛盾,但這卻正吻合了《聖經》上帝所啟示的,一切衝突和紛爭的根源在於與上帝為敵的撒但,以及牠所引發的人類墮落之後的罪。認識到這點,可幫助我們面對人際關係的衝突,甚至種族間的衝突和國家間的鬥爭,尋找和平的出路。
與誰爭戰 屬靈眼光
保羅說:「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以弗所書》六章12節)在可見的物質的世界之上,有一個屬靈的世界,是眼睛不能見,卻是真實存在的。在高舉人為本的今天,除非人能謙卑下來,承認造物主的存在,承認耶穌基督是救主,承認《聖經》是上帝的話,才能有屬靈的眼光來找到化解衝突的方向。
上帝創造這個世界本來一切都是好的,但是被造的天使長想要高過上帝,被懲罰成為撒但(也就是魔鬼),牠引誘人類始祖犯罪,背離上帝,從此人心所思念的都是惡,不承認上帝的存在和主權,也不尊重同按上帝形像被造的人,各人都從自己的利益和目的出發,隨己心任意而行,自然就產生各樣的亂象,衝突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這一切的源頭,都是撒但,因為牠做的就是「偷竊、殺害、毀壞」,與完美聖潔的上帝為敵。牠不一定直接來做,更多的是用各種詭計和謊言,牽引誘惑人裡面的私慾,生出罪來,達到牠的目的(著名作家C.S. Lewis的小説《地獄來鴻(Screwtape Letters)》有生動的描繪)。因此,當衝突產生時,切記你的敵人不是對方,而是要努力施行破壞的撒但,以及自己和對方裡面的罪。
耶穌得勝 和平使者
如何面對這共同的敵人?首先要知道是上帝在掌權,祂有絕對的主權,撒但不是祂的對手,而且祂差派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在十字架上犧牲,又從死裡復活,真實地打敗了撒但和罪;雖然今天上帝還允許撒但四處遊行,但到耶穌基督第二次再來時,牠必全然失敗到永遠。在那之前,世界必然仍有紛爭戰亂,但我們可以信靠耶穌而在任何衝突中宣告:撒但不能得逞,耶穌已得勝。
當人因著認識耶穌恢復與上帝的關係,人得著了耶穌所賜的內在的和平(平安),就應該跟隨耶穌的榜樣,過「愛人如己」的生活,把祂的和平、祂的愛傳達給周圍的人。跟隨耶穌的人在哪裡,耶穌的愛也在那裡,耶穌的和平就在那裡。《雅各書》說,「在何處有嫉妒紛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唯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並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三章16-18)
因此,跟隨耶穌的人,在和平的事情上有不可推卻的使命:與人和睦,追求和睦,並使人和睦,最重要的,是先與上帝和好:「祂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上帝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上帝和好。」(《哥林多後書》五章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