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角聲佈道圑

美國是種族主義國家嗎?

作者:余創豪

最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多次指責美國的種族主義,例如奴隸制度;俄羅斯總統普京不滿拜登稱他為「殺人兇手」,反駁說歐洲人屠殺美洲原住民;此外,美國境內一連串針對亞裔的暴力事件,亦令不少人譴責美國種族主義是根深蒂固。

問題混為一談
筆者並不否認美國社會存在種族主義,但是將不同時代發生的事件和不同的概念混為一談,恐怕無助於對話和解決問題。
美洲殖民時期對土著的屠殺、南北戰爭前的奴隸制度、1960年代和之前美國南方的種族隔離……都是當權者有計劃、有系統地壓迫少數族群。然而,引發「黑人命貴運動」的警暴事件,還有反亞裔仇恨事件,在性質和程度上與從前的種族主義截然不同。
其中一個不同的地方,在大規模和系統性的壓迫底下,受害者有冤無路訴。然而,今天人們可以通過官方和民間渠道,去抗擊種族主義。例如,向民選官員施壓,要求改變政策;人民可以提出法律訴訟,也可以發起示威遊行。還有,現在的反亞裔仇恨罪行,並不是由政府或者任何組織發動的,許多犯案者都是「孤狼」。

扭轉歷史錯誤
今年3月18日,中美在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舉行會議。中國代表團批評美國在高舉人權之際,但同時又歧視黑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這樣回應:「我們犯錯,但是我們會扭轉錯誤;我們會倒退,但是在整個歷史上,我們公開和透明地應對這些挑戰,而不是試圖忽略它們,或假裝它們不存在,或試圖將問題掃入地毯底下。這是痛苦的,是醜陋的,但是國家因此而變得更好、更強大、更團結。」
布林肯並不是空口說白話,雖然美國在糾正種族主義的錯誤上進度緩慢,但至少有進步。例如,1988年,列根總統簽署《公民自由法》,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關押在拘留營的十萬多名日裔美國人作出賠償。美國政府先後7次對美洲原住民道歉,包括了克林頓總統、奧巴馬總統的道歉聲明。去年美國廣播公司一項調查顯示,63%受訪者支持「黑人命貴運動」,全美大約有4,200萬人參加過這場運動的示威遊行,這是美國有史以來參加人數最多的民間運動。在華盛頓首府,非裔美國人博物館和美洲原住民博物館先後落成,這些博物館都公開和透明地揭露了美國種族主義的陰暗歷史。

受惠多元文化
筆者在美國居住多年,當然經歷過受人歧視,但公平地說,我亦受惠於美國的多元文化和開放制度。我來美國的原因,是因為在香港沒有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在美國大學的第三個學期,我獲取了特別為國際學生而設的獎學金。當時一位印尼裔的教授對我說:「大學當局特意招攬和優待國際學生,是希望你們可以幫助美國學生建立包容精神和國際視野。」隨後,筆者在美國憑著助學金和獎學金,修讀了多個高等學位。
事實上,大部分美國理工科研究院的學生都是外國人,特別是亞裔,在亞裔學生中印度和華人佔大多數,例如在電子工程和電腦科的研究生中,大約80%是留學生,很多人在畢業後任職於美國高科技公司。有人可能會說:「你願意交學費,大學當局自然來者不拒。」其實在研究院,很多研究生都有領取助學金或者獎學金,正是這個原因,筆者讀書的時候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父母的資助。可以說,美國納稅人的錢,培養了我們這些亞裔留學生。從這個角度看,掌權者沒有壓逼亞裔,反而栽培了亞裔。
筆者並沒有否認或者淡化反亞裔歧視事件,對錯誤和不足的地方,需要公開批評和透明地處理,但對於進步的地方亦需要加以肯定,這樣才有助於解決問題。@

新冠疫苗全球大接種

作者:葉朗

截至3月中旬,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接種了超過3億劑的新冠疫苗。如此大規模的疫苗接種史無前例,整個過程涉及研發、生產、儲運和接種等複雜環節,由於各國所處區域、經濟和科研實力等存在差異,新冠疫苗接種在全球範圍內,呈現先後快慢不同的現象。

接種初顯成效
根據最新統計,接種比例全球排名前五位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直布羅陀、以色列、塞舌爾、阿聯酋、福克蘭群島。另外,美國百人接種比例為29.7%,接種總數超過兩億劑;英國36.5%,接種總數超過2,400萬劑;加拿大7.2%,接種總數超過270萬劑。
經過一段時間的大規模接種,包括以色列、英國和美國等國家在內,目前已初見成效,重症住院、死亡和社區傳播病例數量明顯減少。在美國,以洛杉磯為例,新冠染疫住院人數在4個月內,首次下降到1,000人以下。
截止3月中旬,加拿大已經接種超過300萬劑新冠疫苗,標誌著加國開始在全境分批推進疫苗注射。從各省的情況來看,安省從3月15日開始,接受80歲及以上的老人疫苗注射預約;魁省已在全省範圍內,為70歲及以上的群體接種疫苗;其他各省也都開始按照優先順序接種。

地區差異凸顯
由於在疫苗的產能、醫療基礎設施、人口和財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在普及新冠疫苗接種過程中,全球各國之間呈現顯著差距。有些國家疫苗供應充足,可以及時進行大規模的接種,但也有不少國家,仍然在等候第一批疫苗,例如在非洲,只有少數幾個國家開始增大疫苗接種數目。
目前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各國訂購疫苗數量,以及可供人均接種次數也大有不同。加拿大已經訂購3.38億劑,足夠全國人口接種5次以上;英國已訂購4.57億劑,是總人口的3.6倍;歐盟已訂購18億劑,是總人口的2.7倍;美國已訂購12億劑,是總人口的4倍。至於人口大國如印度只訂購了1.16億劑,僅佔人口的8%。中國和印度是全球疫苗生產大國,但由於他們人口基數巨大,醫療資源相對不足,預計到2022年底才有望達到本國普及接種的目標。

全球疫苗分享
疫病無國界,即便是一些富裕國家可以提前進行大規模的疫苗注射,但如果其他國家由於缺少疫苗供應,而無法抑制病毒流行,那麼很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的疫情。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疫苗聯盟計劃(Gavi)和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共同倡導疫苗分享計劃,目的是幫助非洲的國家達到20%的接種率,到今年年底之前,全球配售疫苗20億劑。截止3月中,已經有1,400萬劑疫苗通過疫苗分享計劃,運送至非洲國家。
有專家擔憂,部分國家在2023年之前,仍然可能無法實現全面接種。有些國家政府沒有將全民疫苗接種作為當務之急,特別是在那些年輕人口比例較大,且感染病例不多的國家和地區。新冠病毒可以在這些國家繼續殘存、變異、遷徙,繼而對其他國家造成威脅,因此需要各國共同努力,重視大規模新冠疫苗注射。@

英國皇室贅婿 成就各有千秋

作者:石溪

電視輕喜劇《贅婿》成功熱播,四月初劇終;剛巧英國「皇室贅婿」菲利普親王(Prince Phillip;愛丁堡公爵),也告別歷史舞台,成為全球霸屏的熱聞。由於西方國家允許女性繼承皇位,因此歐洲出現了不少「皇室贅婿」。

菲利普親王生榮死哀
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的夫君菲利普親王,於1921年6月10日,在希臘的科孚島出生。父親安德烈王子,是希臘皇康士坦丁一世的胞弟。由於希臘政權易主,皇室成員被逐出希臘,菲利普才18個月大,就跟隨父母流徙於法國、德國和英國之間。1939年,他進入英國海軍軍校,由於表現出色,受到英國皇室青睞。當年才13歲的伊莉莎白公主,在軍校邂逅這位遠房表兄,倆人互生情愫,繼而鴻雁傳書,開始了愛情長跑。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菲利普加入英國軍隊,與德軍對壘,立下少許戰功。1946年夏天,他向喬治國皇求娶伊莉莎白為妻。他放棄了希臘和丹麥皇室的封號,並改變教派,成為基督教聖公會會友,以表入贅英國皇室的決心。1947年11月20日,他與伊莉莎白成親;婚後夫妻恩愛,長相廝守73年,育有三男一女;八個孫兒女及十個曾孫。他終年99歲,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夫。

1952年,伊莉莎白二世登上寶座,菲利普除陪伴妻子到世界各地,履行皇室公務外,還參與一些公益服務,例如推行環保、教育、運動等。他一生建樹不多,享盡榮華富貴,堪稱世上最優悠的贅婿!

勤奮向上的阿爾伯特
另一位英國皇室贅婿阿爾伯特親王(Albert, Prince Consort ),卻是不同凡響。他於1819年8月26日,在德國的羅西瑙堡出生;父親恩斯特一世,是德國薩克森堡公爵。阿爾伯特從小聰明好學,學成百般才藝,最終入贅帝皇家。據歷史記載,當時20歲的維多莉亞女皇,對英俊而博學的阿爾伯特一見鍾情,並於1839年10月主動向他求婚。
由於阿爾伯特在英國沒有名望,很多皇室及議會成員,都對他抱懷疑態度。他於1840年2月和維多莉亞女皇成親後,就受到各種歧視。例如:不同意女皇授與他國皇配偶的封號,不允許他參與政務,削減他應得的年俸,受盡皇宮管家、僕役的輕視和約束……就差沒被送去「男德學苑」。
但他忍氣吞聲、靜待時機。不久女皇懷孕,他開始暗中代為處理公務;女皇兩次遇剌,因他的鎮靜機智而化險為夷;他逐漸辭退了霸道的管家、僕役,成為真正的家主。經過幾年的努力,他以智慧、才華和品貌,贏得了英國人的心。
當他站穩腳步後,便對英國進行了前衛性的改革,包括進一步推行君主立憲;在原本只教文學、數學、神學的大學,加入了人文歷史、自然科學、文化藝術、社會科學、醫學醫藥等科目,又制訂了劃時代的大學制度。在社會上,他改善人民福利、推動廢除奴隸制度;建設各種博物館,以此開闊國人的視野。
阿爾伯特在英國建築及工業方面,注入科學和藝術的元素,使英國氣象一新、生產力大增,成為歐洲最先進的國家。1851年,世界博覽會在倫敦舉行,阿爾伯特負責籌辦,他跳出了只是展覽物品的思維,增加了思想交流、推進科技的聚會和講座,使這次博覽會,成為領導科學潮流的樞紐,讓世界矚目!
可能由於憂國憂民、操勞過度,這位卓越超群的「皇室贅婿」,只活到42歲。他的愛妻維多莉亞女皇,為他終生守節;他們所生的九個兒女,都與歐洲各國的皇室聯姻,因而被稱為「歐洲爺爺」。但最可貴的,是阿爾伯特親王一生敬畏上帝,相信他已得著上帝的應許,永遠活在天堂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