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角聲佈道圑

助學金通知及上訴

作者:鮑愛奇會計師

三、四月是大學放榜時節,家長與學生也會同時收到所獲助學金通知信。

過去,每所大學發出助學金數量及組合通知信(Award Letter)的做法都不同,給家長檢查及比較各大學資料帶來困擾。教育部近年提倡以College Financing Plan安排,務求資料更一致;亦要求每所大學於網站設立計算器(Net Price Calculator),以方便家長計算自己需要淨付的部分。
在檢查助學金通知信時 家長要確定:
一.每所大學全年大學費用(Cost of Attendance)
所有第一年的全部費用,未必將學生自付費用包括在內。如:交通費、書本費及電腦花費等。
二.助學金補助項目
獎學金(Grant)、校內工作(Workstudy)或貸款(Loan)。獎學金及助學金,不像貸款,是不用償還的;校內工作,則需要學生以部分時間工作來換取經濟補助。
三.家長淨自付部分
以全年大學費用,減去助學金補助部分,所得之差即為家長淨自付部分。
比較每所錄取學生之大學的淨付金額。如果大學的援助數額中已包含家長貸款(Plus Loan),則應去除這筆貸款的數額再加以比較。
比較通知信目的
是為了決定就讀哪一所大學。首要考慮因素,應是家長與學生最低自付金額或不用貸很多款,自己負擔得起;其他參考因素為獎助學金是一年還是四年、學生與家長對大學的鍾愛程度等。可以接受通知信中全部或部分項目,但如果最終仍有不足,就需決定是增加貸款(Plus Loan)還是就讀費用較便宜的大學。
提供最新資料證明
大學根據家長提供的2019收入資產資料,計算其自付能力(Expected Family Contribution,將改名為Student Aid Index),而決定學生2021-2022學年助學金的數量及組合。
假如2020年家庭經濟情況因新冠疫情發生重大改變,如父母失去工作、健康出現問題等,可向大學提供最新資料及證明;大學可藉專業判斷程序(Professional Judgment),重新估量該家庭的經濟需要。
司法部在2019年勝訴全國高校招生諮詢協會,後者不能約束會員大學,招生時減少大學彼此競爭的做法,使各大學擁有更多空間來回應學生的需要。@

西雅圖

感恩有主 可以Take Two

作者:小金子

我丈夫是演員,我是播音員,我們的工作無論是拍攝,或是錄影、錄音,都希望一次就成功,One Take Ok,但其實經常會Take很多次,不過最後還是能完成。

我有不同看法
有人說,「可惜人生只能一次!」
我說,「是嗎?我有不同的看法,若信主,是有Take Two(再來一次)的機會的。」
我曾是個非常不快樂的孩子,只愛哭,不愛笑,雖在愛中,卻只覺得苦。信主後,享受到天父無條件捨命赦罪的愛,一切都改變了──由小時候的苦瓜乾,變成今天的喜樂婆婆;由童年一個朋友都沒有,痛苦得想自殺,到現在身邊包圍著各種不同的天使;由不會做飯的妻子,成為後來有幾招可以分享,還能關懷其他有需要的家庭的幫助者;由一個失敗的母親,成為一個靠著錯誤的經歷,陪伴其他傷心母親同行的安慰者。

失敗母親經歷
雖然能活得長久是上帝的祝福,但還是要面對記憶和體能衰退的事實。記得有一年(不記得是哪一年了),在某個國家的中國領事館(不記得是哪個國家了),接待藝人之家的弟兄姊妹。宴會中,和幾位婦女輕鬆地聚在花園美麗的陽台上一起閒談。那時因為快到母親節了,大家談到做母親的在教養孩子和與青少年相處方面的難處,忽然所有的視線都轉向了我,因為有一位官員的妻子說:「喬媽媽是基督徒,信主多年,又比較年長,可不可以和我們分享妳教養孩子成功的心得?」
我事先完全沒有預備 ,在那一刻回憶起自己初婚時的種種狀況:第二個月就有了個女兒,接下來的兩年,一年一個男孩,再加上婆婆半身不遂,當時那種照顧他們時的無能、無知、無助的痛苦經歷,一一浮現我的腦海,於是眼中含著淚說:「如果你們願意聽我失敗的經歷,我願意分享。」

一切重新開始
我曾經是個失敗的母親,生女兒時因是頭胎,樣樣都不懂。吃飯時女兒哭了,丈夫心疼我不能安心吃飯,就對我說:「孩子哭可以增強肺活量,不需要抱,繼續吃。」我心疼孩子又不能抱,拿著飯碗,眼淚一滴滴地往碗裡掉。等到生第二個孩子時,有點經驗了,應付得比較好。到了第三個孩子,自以為是專家了,卻幾乎出事。
孩子們還小的時候,抱著孩子進搖籃班,及至學齡就送他們進培正中學,以為這樣就沒問題了。其實孩子們的成長,除了接受教會、學校的教導外,更需要父母親的緊密配合。但我們家孩子小時,每逢節慶日家家團聚之時,卻看不到我們,因為我們服事去了……如果當時我們有智慧,能帶著他們一起去就好了。
我是丈夫帶我信主的,結婚禮物是一本《聖經》,我卻因忙沒時間讀,《聖經》變成了裝飾品。當孩子們功課跟不上,和我們的關係出問題時,我跪下來哭著問主:我錯在哪裡?沒回答我。於是我開始讀經,在《聖經》裡找到了答案,原來上帝是24小時不睡覺不打盹,時刻陪伴我們的。上帝管教我們是因為愛,不是懲罰。我忽然想通了,靠著主一切可以重新開始。之後我儘量用上帝的方法與孩子們溝通,一切真的改善了!
這就是Take Two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