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角聲佈道圑

高血脂和高膽固醇

作者:張靜芬營養師

血脂是指血液中所含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Cholesterol)和三酸甘油脂 (Triglyceride)。
膽固醇的好壞之分
「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英名簡稱LDL-Chol):它將膽固醇運往全身,但過量的膽固醇會在血管壁積聚成斑塊,使血管硬化,引發心血管疾病。蛋黃、肥肉、動物內臟、貝殼類海產、香煙、酒精都是「壞」膽固醇的來源。
「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英名簡稱HDL-Chol)。它將過多的膽固醇運回肝臟以作分解或排走,有助去除血管壁上過多的「壞」膽固醇,保持血管暢通。魚類、堅果、橄欖油、油菜籽是「好」膽固醇的主要來源。
膽固醇是一種脂肪物質,它是屬於飽和脂肪的一種,高膽固醇的食物大多數是來自動物,身體也可以自製膽固醇。過量的膽固醇能堆積在血管,令血管變窄而導致好多健康問題,如動脈硬化、心肌梗塞、中風等。正常的總膽固醇值是在125至200mg/dl;男性的好膽固醇值要高於40mg/dl;女性要高於50mg/dl;而壞膽固醇值要低於130mg/dl;對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人士就要低於100mg/dl。
當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偏高、三酸甘油脂偏高,而好膽固醇偏低,就可稱為高血脂。高血脂可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
降低血脂的方法
運動——運動能增加好的膽固醇值。
藥物——假如戒口和飲食仍不能把膽固醇控制,才考慮靠藥物。
戒口——少油少糖、少飲酒,少吃來自動物來源的脂肪,避免用椰子油及棕梠油所製的食品。身體是在晚間製造膽固醇,所以晚餐不宜大魚大肉,要戒除消夜及食大餐的習慣。
常用的降膽固醇的保健品:維他命B3 (Niacin)、葉酸(Folate)、黑木耳、山渣、大蒜、維他命E、魚油(Omega 3 fatty acid)、紅麴(Red Yeast Rice)、鉻(Chromium)、苦丁茶、卵磷脂等。
常用食療食物包括:蘋果醋、紅辣椒(Cayenne)。@

過度活躍的孩子

莫珍真

Jimmy入讀幼稚園才兩個月,老師就注意到他無法集中精力參與課堂活動,不到五分鐘就起來走動,還曾有一次偷偷溜出教室。經醫生評估確診他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認識過度活躍症
ADHD是一種發展障礙或神經行為障礙,多在兒童或青少年期間發病,往往有難以專注、坐立不安、多動沖動等表現。ADHD兒童的智力雖然正常,卻難執行需按步驟完成的指令,也容易對事情失去興趣和動力,對學習和日常生活造
成嚴重的影響。
ADHD的兒童,普遍有以下較顯著的徵狀:
不能專注:不注意事情的細節、常粗心犯錯、容易分心、精神恍惚、做事欠條理、常遺失東西、難於組織活動、難以安坐、要走動,不愛參與需長時間專注的活動。
活動過度:常顯得手忙腳亂、不停跑跳、攀爬、常感煩燥不安、不停說話、打斷老師的話、無禮地插嘴。

針對性治療
行為治療:透過自理、學習及社交活動予以訓練,由治療師按照活動所需要的執行功能元素,與家長訂立可行的訓練目標,加以練習、循序漸進。
醫生也會按情況給予處方藥物。普遍副作用有頭痛、情緒低落、表現緊張、食慾不振,昏昏欲睡等,醫生會因應患者服藥的反應而加減劑量。對症下藥,絕對有助患者控制病情,改善學習狀態,家長不宜過慮。

家長積極鼓勵
家長正面積極的支持,可以有效地減少及控制孩子們的「反常」行為,而把精力轉移到其他方面。由於ADHD的孩子不能有系統地組織或自行完成指令,家長可先設定日常的常規活動,包括起床、睡覺、吃飯、閱讀、遊戲、活動的時間,從而培養他們有規律地完成指令。對專注力不能集中的孩子,可多安排一些運動、畫畫或音樂課,但切勿以電視或電腦來充塞時間。家長可設定簡單明確的規條和賞罰制度,讓他們知道遵守規則的重要,當他們做得對的時候,別忘記鼓勵和嘉許。一個微笑、一個讚賞,甚至一份小禮物,都是對他們的正面鼓勵。
另外,一些體育活動可幫助他們有效並健康地釋放無窮精力。運動可幫助他們集中、減少情緒抑鬱和焦慮、有助腦部發展。運動也可改善孩子的睡眠質素,相對地減少過度活躍。
其實不少ADHD孩子都是很聰明、充滿創意的,所以應抱持樂觀的心態,以愛心和忍耐和孩子一同克服挑戰,要相信你的孩子可以改變、學習、更趨成熟,並能達到成功。@

活得快樂 老得漂亮

比肌膚機體衰老更可怕的是心靈的衰老,而活得快樂、老得漂亮,卻是一種可以修養的美麗心態。

小心情緒低谷
心理和醫學硏究發現,老年人容易出現憂鬱病征,男性尤其明顯。隨著失去工作上的自我肯定,容易產生孤單、自卑和多疑心態,特別是不擅表達、社群生活不活躍的人,具體表現為:

  • 失落/缺乏自信: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產生有心無力、不知何去何從的感覺,惘然、失去信心,甚至覺得自己無價值。
  • 焦慮/恐懼:害怕衰老、成為孩子的負累、擔心另一半的健康,惶惶不可終日。
  • 悲觀/自卑:因體弱多病、兒女離家、喪偶,失去生活樂趣,以消極態度對人對事;退休後收入減少,社會地位下降,感到不受尊敬。
  • 孤獨依賴:由於離開職場,社交減少,產生孤獨感,變得憂鬱寡歡;對家人的依賴增加,得不到照顧時會發脾氣,甚至盛氣凌人。


不一樣的精采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餘生,將有完全不一樣的精采——不必再為工作忙碌,每天有十幾個小時做以往想做卻不能做的事,包括學習、聚會、服務和旅遊,有大把時間可以享受人生!

  • 改變心態:日本心理學家井上勝也、哈佛大學朗格教授,均在研究中指出:老是一種心態。無論20、30或60歲,都是在體驗當下,在自己的時間裡加入生命的體驗。這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所以要在心理上擺脫樹老根枯心態,接受老年是人生的金色年華階段。
  •  運動操練:生理和心理息息相關,運動可以改善老年人心理狀態。人不動,就會衰弱;人動,就會活力充沛;身體好,心境自然好。
  •  心境操練:《聖經》說「得力在乎平靜安穩。」心有信仰,萬事有依靠。遇事處之泰然。平靜不容易,不妨從靜態生活做起,多聽古典音樂、聖詩、海浪聲,種花、繪畫、下棋。
  •  擴展空間:不要躲起來,要根據身體、興趣和經濟能力,把生活安排得充實,做自己喜歡的事,學以前沒時間或機會學的東西,體驗新鮮生活,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
  •  學習付出:用一己之長,投入社區服務,幫助有需要的人,把經驗傳給年輕一代。
  •  追求信仰: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生活中沒有信仰的人,就如沒有羅盤的水手,在浩瀚的大海中隨波逐流。」很多年長者對死亡有恐懼,正確的信仰會帶來安慰和盼望。


老,是人生進程中的必然階段,開放積極地面對,定能活得精彩紛呈,做個人見人愛的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