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角聲佈道圑

為何青少年與父母心靈的距離 越 來 越 遠 ?

文:李飛君

執照心理諮商師

不少青少年與父母在感情上有隔閡。青少年外表上可能已經長得高大,但內裡仍是一個心志尚未成熟的孩子,需要家庭給予關注、肯定和支持,以致能夠發揮潛在的能力去創造他們的未來。青少年情緒或行為出現問題,往往是長期以來與父母缺乏心靈溝通丶情感表達。他們感到被忽視、不被了解、孤單和迷惘。不少家庭缺乏深入的溝通,彼此的交談都是停留在生活表層的活動,很少表露內心的話和感受。


父母對孩子愛的表達
華人父母對孩子愛的表達多是含蓄和非直接的,通常表現在為孩子服務上,譬如為兒女煮飯丶洗衣服、多賺一點錢為孩子的將來計劃等。相比西方文化,則多選擇清楚和直接地表達,例如給孩子來個擁抱,身體感受到親密的關係;用話語說出肯定和稱讚的話,孩子感到被重視,增加自信;父母願意花時間與孩子聊天、遊戲,彼此能夠有更多了解,打造溝通的基礎。
輔導室裡的青少年通常都稱頭腦上是知道父母愛他們,但內心卻感覺不到。從父母口裡所出的多是批評和責備,鼓勵和肯定的話很少。家庭裡面能夠進入內心的溝通非常重要。有位父親說他與青少年兒子溝通的定規是,他先講,兒子必須要聽,不要說話,直至父親講完了,然後他才可以講;兒子對這種的溝通模式接受不了,久而久之,兒子不想回應。我給父親分析,他要求的這種溝通方法好像大家在輪流演講一樣,目的似乎是想說服對方。事實上,有可能當一方講的時候,對方反而正在思量自己要說什麼或者想反駁什麼,可能沒有真正聽清楚對方說什麼,所以每次溝通完彼此都感到對方不明白自己。

真摰的溝通帶著情感
不少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是單向的,父母只想子女聽他們。如果子女沒有反應,就繼續講(嘮叨),這樣只會令青少年厭煩和逃避與父母溝通。溝通的目的是想了解對方,所以重點是聆聽,並非說話。正如《聖經》的教導:「快快地聽,慢慢地說」。好的溝通是需要帶著真摰的情感和開放的態度去仔細聆聽和回應,並非像是在開業務會議。當溝通感到心靈互通時好像兩個人享受翩然起舞,不是單獨地在跳舞。青少年子女希望與父母的溝通是能夠情感抒發,而不是工作的交代。父母不要用由上而下高姿態的說教,特別如果自己言行不一致,會令子女更反感。青少年希望父母如朋友般尊重他們,儘管他們的心態及行為尚未成熟。
在輔導室裡,我看到不少母親為青少年子女的問題而哭泣,也看到父親的眼淚。一位父親來到美國,白手興家闖出了一番事業,但在輔導裡卻承認自己在家庭裡是失敗者,他提供妻兒中上階層的生活,但孩子管教及家庭關係一敗塗地。他說他父母從未與他心靈溝通,所以他沒有信心做得到。我明白他的困難,情感的表達是他最弱的一面,破舊立新異常艱鉅,不過我與他分享,他父母從未涉足美國,而他在異地竟然創出了事業的一片天,他已經做了父母未做過的事。改變需要勇氣,青少年子女問題是整個家庭的問題,父母首先敢於面對自己的缺點而願意努力改變,這正是兒女期待從父母身上看到最好的
榜樣。
「橄欖樹全人關懷」積極推動社區丶家庭丶教會對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有更多的認識和提供實際有效的關懷方法,請留意網站olivetree.cchc.org心理輔導服務及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與資訊。

今天誰洗碗?

看看水槽裡的碗,邊洗邊嘀咕今晚分床睡……終於相安無事。

家有「家規」:午餐、晚餐70%由我負責;洗碗則逢星期一、三、五兒子負責,星期二、四、六由先生負責,我只負責星期日;割草是分開一人負責一片草地。然而這些家務,事實上只有我比較自覺去做,那兩位總是需要本人操心提醒。

先生工作的部門去年就在招人,後來又有兩人辭職,結果遇到疫情,一切招聘暫停,所以他們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疫情下在家工作,網路系統很容易崩潰,也造成諸多不便。因此先生常感覺精力耗盡,無奈而煩躁。

這天先生「下班」後躺著沙發上玩手機,我提醒他要割草,指令一下,先生拖著疲乏僵硬的身體爬起來,馬上就去。這讓我心中竊喜。

割完草,先生又接著練「躺功」。我提醒他:「別忘了今晚該你洗碗。如果累,晚點洗也行。」他帶有一點點無奈與無力回應:「OK。」

這時我發現打印紙沒了,便去問他。好傢伙他一下子跳起來,嘰嘰呱呱開始抱怨:「要我去買就直接說,問來問去煩不煩!我想放鬆一下,卻一刻都閒不得……」我沒和他吵,只平靜說了句:「你這樣子讓人很不舒服。」

忙完其他事後,我看看水槽裡的碗,順手洗了。心中嘀嘀咕咕想耍脾氣,打算抱起枕頭去睡沙發,然而理性告訴我這樣只能將問題複雜化,於是乖乖回到臥室。估計先生這會休息足了,情緒也穩了,他主動跟我說:「對不起。你生我氣了?」我說:「我沒事。擔心你很生氣,就代替你洗碗啦。」我學著他剛才跳起來的樣子,他被逗笑了:「我知道。我本來都會去洗的。不過你已經洗了。謝謝你!」

於是相安無事。

《聖經》談到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家務事分工合作,無可非議。不過有時也要變通,不計較做多做少,最重要是互相信任,其中最重要的是心中有愛。

想起我尊敬的一位大姐曾提點我:「汀汀啊,夫妻搭伙過日子,是查漏補缺,一個人不行,另一個就上。心甘情願地幫補,這樣日子才越過越踏實。」

最近上一個親密關係成長的課程,發覺自己雖然目前婚姻關係不錯,但與其他親人相處需要繼續學習。婚姻需要不斷學習,任何的關係都是需要經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