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角聲佈道圑

朱祺添 從事殯儀使命

文:阿珊

從事殯儀工作的朱祺添 (Francis Chu) 坦言,這是華人十分忌諱的行業;然而,身為基督徒的他,不但對生死有不同的看法,而且認定他的使命就是,在家人面對親人離世時,盡量了解他們的意願,提供適切的意見,協助作出最好的選擇,令他們心安並得到安慰。

取得全面殯儀執照
Francis中學畢業後便前來加國讀書。1988年從香港移民加拿大,翌年信了耶穌,1994年回流香港,投身製造業工作;及至2003年母親突然中風,翌年決定重返加拿大,卻找不到工作的機會。原來神早已為他安排了一條意想不到的康莊大道。
憶起16年前入行的經歷, Francis感恩地說:「在偶然的機會下,當年探望母親時,遇上一名幫忙照顧病人的義工,她表示她是殯葬行業工作者,還問我可有想過在這方面發展?細想之下,覺得殯儀是一個不錯,且十分有意義的行業,漸漸地開始對這一行產生興趣,在2004年返加後,打算立刻報讀Humber College的殯儀課程,只是當時錯過了開學時間……」然而,Francis深信這一年是神特意為他騰出來的,讓他可以專心陪伴母親,好彌補多年來自己忙於讀書和工作,而沒有時間侍親至孝的遺憾,所以他並不介意推遲一年才報讀。
殯儀課程需時兩年完成,課題包括:殯葬條例及守則、病理、屍體防腐、 化粧、歷史、市場學和個人操守方面等知識,而全面的殯儀執照則涵蓋喪禮主理和遺體防腐兩個範疇。經過兩年課堂學習和實習後,Francis終於在2007年取得全面殯儀執照;他感激太太全力的支持,更多謝母親從不贊成到接受的轉變。

心態正確毋須恐懼
其實,Francis在2006年體檢時,發現患上大腸癌,由於事前毫無跡象,從而叫他體會到生命的脆弱;感謝神,很快被安排進行手術,及後在神的保守下,至今身體都很健康。自此,他開始全人投入這份自己熱愛的殯儀工作,並盡心盡力服侍華人同胞,用他們熟悉的語言,無隔膜地溝通,以完成神所托付的使命。
不少朋友都問過Francis,如何克服面對屍體的恐懼?他說:「從事這行業的人,總會見到不同狀況的遺體,但經過防腐、化粧等工序後,容貌必然會比送來時好看,親人見到也感安慰。多謝神在這方面給了我很大的勇氣和信心,讓我一直保持正確的服侍心態,毫無懼色。」
談起工作的感受,Francis說:「在死者家人面對親人離世時,我的職責就是在他們傷痛的時刻,了解他們的意願,提供最好的意見,助他們作出最好的選擇,滿足其需要,令他們在喪葬的事上感到心安並得到安慰。」

哀傷情動 暗自落淚
有人以為在這一行做久了,就會變得麻木無情,Francis對這說法並不苟同。他坦言,很多時聽到家人感激死者的恩情和親友對死者表達懷緬思念時,他都會忍不住暗暗流淚,哀慟之情不減。他不諱言,每次替幼童和意外死亡的年輕人做喪禮,心情難免都有激動。其中一個個案更令他難以忘記:由於意外是家人造成,對他們來說已經十分難受;而事件發生前不久,Francis剛為這個家庭辦了一個喪禮,今次是他的孫兒在家中意外死亡。為此,他也為舉喪家人難過之極。
當然,Francis最不希望看到的情況,就是家人在靈堂上發生爭執。他表示:「我會盡量勸喻他們,不要把衝突帶到死者面前去解決,因為這不是解決雙方矛盾的時刻,應該以理性行事,以大局為重。其實,每個家庭都有他們的故事,家家都有不同的難處和苦衷。」若是死者家屬遇上經濟困難時,Francis會建議他們先向社會福利署申請援助,通常一、兩天內就可獲批,然後根據社署批核條文,為他們辦事。

信徒喪禮 祥和平安
提及喪禮儀式的選擇,Francis指以前的老人家對死亡的觀念是,「塵歸塵、土歸土」,所以大多希望死後以土葬儀式,但現時這種觀念已逐漸改變,很多長者都選擇火葬。通常預訂火葬場差不多要等一個星期,週末日子更一早被訂滿,至於價錢方面,土葬和火葬不會相差太遠,只視乎家人意願而定。Francis說:「不過,有一點幾乎是肯定的,即使有不同信仰的同事也察覺到,基督教儀式的喪禮,總給人一種祥和平安的感覺。」
按照《聖經》的話,人人必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因此,Francis常提醒自己:沒有人可以預測自己何時離開世界,也不知明天會如何,所以要珍惜身邊的人和事,好好把握時機與親友相聚,完成該做的事;作基督徒的更要靠神度日,努力地向家人和朋友傳福音。

失去熱忱 退休之日
對有志入行的朋友,Francis的忠告是:「由於這一行入職的要求不高,所以薪酬亦不會太高,而且工作頗為辛苦,需要輪班,情況緊急的話,不但要隨時候命,更要超時工作。如果只抱著賺錢而沒有服侍人的心態,那就要考慮清楚才好入行。」Francis重申,工作的滿足感並非來自金錢,而是來自客人得到安心,所以必須有敬業樂業的心態才可做下去。
Francis說:「當有一天發覺自己對這份工作失去熱忱時,便是我退休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