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角聲佈道圑

敬畏神 歡迎元宇宙

元宇宙,正如它的名字Metaverse所顯示的,是一個超越目前宇宙的另一個虛擬宇宙。從好的方面看,元宇宙概念藉着科技發展一日萬里的發明,將大大促進人類的生活素質,那絕對可以是一件好事;而且在一個由人掌握控制的虛擬宇宙,人似乎可以心想事成。但另一方面,正是由於這是人類自己操控的,我們會很自然地有所顧慮,因為科技是中性的,但人心卻是軟弱、無知、敗壞的,在這虛擬宇宙人類是否會作繭自縛,把自已陷於萬劫不復的災難之中?我們目前沒有清楚的答案。

不過,我們可以先來想想人類現在生活的真實宇宙,這個世界充滿衝突和張力,有互相平衡的力量,因此生活中不僅有「挫敗的失望」,也有「成功的喜悅」;既有「衝突的痛楚」,也有「和諧的享受」。人們習慣了這些起起伏伏,經受了考驗,就能處之泰然,而且從中得着智慧,在自己無法掌握的種種情況中,知道必須選擇美善、放棄罪惡,才可以得到幸福與平安,因為經驗告訴我們,美善使心安理得,罪惡帶來明顯的破壞。

但在元宇宙中,人是可以自決,卻不需要為自己的選擇付代價。問題是,如果是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將自己埋在這個虛擬的完美裡,又不需要有道德的掙扎了。人類的所有錯謬失誤,似乎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得到解決,也許只是舉手之勞就可以重新再來,不必承受痛苦後果……但這是很危險的,因為我們始終還是要回到現實的世界。

其實,在過去,人類也曾不斷地嘗試用自己的智慧,以及種種的學說去化解或掩蓋人類自己所犯的罪惡,去解釋自己的犯罪行為,希望說服自己,也說服全世界:問題不在我,而是在於社會,是大環境使然。這樣的結果,就是家庭破裂,更多的眼淚與痛苦。我們不單無法脫離現實世界,也不能逃避內在良知的提示,及正義的大眾道德的要求。

其實,人類命運將來如何,在歷史上有軌跡可尋。那就是人類的很多災難,都是由於人的驕傲無知所致。所以,在觀察元宇宙科技發展時,我們祈求天父的憐憫,願祂親自保守看顧,賜人謙卑的心,以至這類科技的發展,在益及人類生活的同時,也不會迷失自己。

無論如何,我們無法阻擋新事物的出現,我們持歡迎的態度,也期待科技的發展去擴闊我們的視野,把我們帶進更廣闊、更多采多姿的生活領域中──確實,不斷進步本身就是一種樂趣,人的智慧及各種的發明,其實也正正顯示神的創造能力與恩惠。如果我們始終存着謙卑敬畏神的心,與神同行,那元宇宙的發展絕對是一件美事。因為敬畏神,我們就安心地開放心靈,迎向不斷嶄新的、令人驚喜的世界。@

穿越永恆 眷戀完美

一位年輕的母親患癌症過世,朋友非常心疼她的兩個未成年的孩子,說盼望元宇宙能快快實現,讓孩子能在成長過程中,還能與母親在虛擬世界裡經常相見,有母親的陪伴。這美好的心願,道出人們對元宇宙的期待,也道出人類所共有的心靈渴望。

日光下並無新事
元宇宙的興起,其實是從遠古以來,人類追求發展的一個新台階。從平面到立體、從眼前到遠方、從地球到太空,從現實的到夢幻的、從可能的到不可能的、從有限的到超越的……正如奧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人想要全方位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並渴望掌握世界,甚至掌握那看不見摸不着的世界。因此元宇宙的探索,並非前無古人的新事。

人之所以有這樣的渴望,是因為上帝是按照自己的形像來造人的,人天生具有追求上帝屬性的本能,而且確實有上帝賜予的無限的創造力。聽着科技大腕描繪元宇宙的未來樣貌,彷彿我們正朝着上帝的全知全能和祂的無限與永恆進發:海量的信息似乎可以讓人無所不知,創造新世界和定制個人身分的能力讓人感覺無所不能,輕易可以去到任何地方讓人好像可以無處不在,通過VR體驗回到過去讓人似乎能進入永恆……

諸天祂永遠掌權
然而人需要清醒地記得,人永遠不可能成為上帝,人手所造的,永遠不會是上帝的真體,也永遠達不到祂所駕馭的存在空間。《聖經》告訴我們,上帝不但創造諸天,「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使徒行傳》十七章26節)虛擬的元宇宙再怎樣獨創,仍舊離不開上帝所定準的疆界。元宇宙推崇的「去中心化」,恰恰要更清晰地提醒人們:上帝是一切的中心,不僅如此,如《以賽亞書》四十章22節描述,「上帝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蟲;祂鋪張穹蒼如幔子,展開諸天如可住的帳棚。」

上帝的話給我們超越元宇宙的視野,也是在面對不可知的未來、享有人類新紀元的創造發明時,提供心靈的穩固根基。許多沉迷在虛擬世界的人,或者是因為在現實世界得不到渴望的親密關係、身分認同或者名利權色,或者是厭惡真實世界裡的虛假偽善、不公不義和不完美,然而,除非有從上帝的話語和聖靈啟示的智慧,了解哪些是值得追求的,哪些是只有在上帝的新天新地才能達到的,否則我們在科技急速發展的時代,將會迷失方向。

如奧古斯丁所說:「我的心裡沒有安息,直到遇見了上帝,在祂裡面才有真正的安息。」

在上帝所賜的平安裡,我們保持一顆敞開和明辨的心,來應用元宇宙所帶給人類的情感滿足和方便。同時,也謹慎小心、平衡應用,既不把元宇宙當作突破人類有限的出路,更不妖魔化,將它視為上帝都無法救贖的洪水猛獸。@

陪孩子走出桃花源

還沒走進孩子身邊,就聽到敲打鍵盤的急促聲,再見他雙手揮舞,兩眼緊盯螢幕,嘴裡還激動地與人交談,完全沒有意識到身邊還有其他人,活生生的人。媽媽心裡很沉重。孩子正沉浸在網路世界,可能在熱血奔騰地拯救地球,或是進行一場生死冒險決鬥。但他聽不到媽媽的呼喚。

明明在家卻不在家

這樣的情境對很多父母來說,簡直是夢魘!孩子明明在家,卻好像不曾在家,因為孩子一旦走進了網路世界,就像被吸進了另一個宇宙。在那個宇宙裡,沒有勾心鬥角的同學,沒有耳提面命的師長;即使是陌生人,也可以搭配默契、成功取勝。他是主角,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自己,可以自由自在地展示槍法;可以酣暢淋漓地刀砍斧剁;可以安全無慮地超速駕駛;可以上山下海地野外求生……他虛構一個全然不同的自己,滿足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完成的心願。

人人心中有桃花源

陶淵明的名篇《桃花源記》述說,從前有個漁夫,他划船順着河流去捕魚,忽然眼前出現一片從未見過的桃花林。出於好奇,他繼續搖櫓前進,直到林子的盡頭,赫然看到一個山洞,有若隱若現的亮光從中透視出來。於是他放下櫓、下了船,想要一探究竟。沒走幾步,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寬闊田原,奇裝異服的男女在田裡耕作,老人和小孩在田埂玩耍,這無憂無慮的情境,讓漁夫看得如醉如痴。

此時,村裡的人發現了他,熱情邀請,殺雞擺酒款待,言談間方知,這些人是為了避開戰亂,才躲到了這個不知名的地方。漁夫在這裡盡情住了幾日,才依依不捨地離開。當他想再回到這個仙境,卻再也尋不見了……

人人心中都有個桃花源。這種無法企及的境界,是人們朝思暮想的秘密花園。VR頭顯問世,戴上了它,彷彿在虛擬世界裡,尋到了桃花源的實境。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環繞中長大的Z世代,數字化的內容、慣用的科學技巧……這樣的元宇宙,才是他們自在的世界。

媒體形容虛擬實境,是疫情爆發後的「防空洞」,為生命提供了全新的空間,因為現實生活快把人逼瘋了,選擇在虛擬世界裡,做一個「自己說了算」的「正常人」,有什麼不好呢?

虛擬世界的正常人

當社交、娛樂、學習、生活體驗,都在虛擬世界裡完成的時候,現實生活便相對產生了顛覆。孩子不再學習、不愛與人交流、沒有其他娛樂、也不渴望體驗生活。多少父母站在虛擬世界的另一端,勃然大怒、大發雷霆。又有多少父母疾首痛心、肝腸寸斷。殊不知,虛擬世界裡的滿足,永遠填補不了心靈真實的虛空。當孩子在虛擬的防空洞裡扮演英雄時,現實世界裡的那孩子,或許正在無聲吶喊:「請認同我!請聽我說!請相信我!」所以有人說:「元宇宙裡沒有快樂星球,只有年輕人的孤獨。」

認知了這個事實,想到了《聖經》的教導:「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以弗所書》六章4節)不要惹兒女的氣,不要用壞脾氣說尖銳的話。衝動是魔鬼,冷靜是智慧。不要逞口舌之快,讓孩子失了志氣。孩子需要榜樣,父母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是否願意積極學習。盼望父母都把孩子帶到主耶穌面前,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耐心聽孩子說話,了解孩子的境況,幫助他們長大成熟,走出幻想中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