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至少有四分之一的美國人會兩種語言:一種是自己或父母輩或祖父母輩的母語;另一種當然是英語。早期的美國移民覺得會說英語是一種優勢,但隨著國際形勢變化,全球更多不同族裔的移民齊聚美國,如今在美國,會雙語才是真正的優勢。
因此,不少美國父母開始重視孩子的雙語教育,甚至是多門語言教育。許多傳統華裔家庭亦開始重視讓孩子學習漢語,保持雙語優勢。然而,中文筆劃繁多,是世界上最難習得的語言文字之一。此外,漢語教育與英語教育的模式、方法有所不同,令許多在美國的漢語學習者望而卻步或難以堅持。如何讓孩子堅持學漢語,成為華裔父母的難題。
如今的普遍現象,是父母逼迫孩子學,效果差強人意。不少父母為了讓孩子學習中文,軟硬兼施,威逼利誘,使出十八般手段,但孩子的中文仍無提升。有些「聰明」的孩子抓住父母希望他們學中文的心願,與父母談條件、做交易。父母為了讓孩子們堅持學中文,也只得花盡心思,討價還價。真是可憐天下華人父母心!本文採訪四位華裔母親,探究他們培育孩子學習中文的歷程,期待為重視中文教育的父母帶來一些啟迪。
文/黃紅英
Hayton在認真練習中文
Joanna非常重視孩子的雙語教育。她的兒子Hayton今年11歲,自幼兒園開始,便參加課後的中文學習。他學習中文的勁頭很高,學校佈置的作業,總能愉快、高質量地完成。他對中文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唱中文歌、看中文電視、閱讀中文書籍等。
Hayton對中文的興趣,與其父母下意識地培養息息相關。Hayton出生至3歲期間,Joanna一直營造講中文的家庭氛圍,引導他以中文與祖父母們交流。Joanna常給Hayton講中國童話與故事,重視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給他穿中國傳統服裝,或一起動手做中國傳統食物等。另外,Joanna常帶着Hayton參與同鄉會活動,讓他學習舞龍、舞獅等;每次到中餐館,鼓勵他看中文菜單,用中文點菜。幼兒時期的中文教育與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以及父母潛移默化的引導與鼓勵,為Hayton學習中文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小時候的Hayton,雖然會寫、會看的漢字不多,但有很好的中文聽力與口語基礎。6歲時,Hayton進入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院學習中文。由於之前的基礎,他能夠輕鬆地聽懂中文課,幾乎每個學期的中文考試,都拿全班第一名。這與Hayton的自身努力與勤奮學習有關,更與Joanna早期重視孩子的中文教育密不可分。
美國出生的Hayton只去過一次中國旅遊,但他很關心中國與華人。常到華人老年公寓彈琴、唱中文歌等,為老人們送上快樂。有時華人社區發起愛心籌款活動,Joanna便帶着Hayton一起參與,出錢出力,參加籌款或施予幫助。應該說,學習中文,不只是培養孩子的另一門語言,有助於孩子日後的人生路程,也培養了孩子的愛心。
Jeremy在中文課堂上
潛移默化 打下根基
Joanna非常重視孩子的雙語教育。她的兒子Hayton今年11歲,自幼兒園開始,便參加課後的中文學習。他學習中文的勁頭很高,學校佈置的作業,總能愉快、高質量地完成。他對中文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唱中文歌、看中文電視、閱讀中文書籍等。
Hayton對中文的興趣,與其父母下意識地培養息息相關。Hayton出生至3歲期間,Joanna一直營造講中文的家庭氛圍,引導他以中文與祖父母們交流。Joanna常給Hayton講中國童話與故事,重視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給他穿中國傳統服裝,或一起動手做中國傳統食物等。另外,Joanna常帶着Hayton參與同鄉會活動,讓他學習舞龍、舞獅等;每次到中餐館,鼓勵他看中文菜單,用中文點菜。幼兒時期的中文教育與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以及父母潛移默化的引導與鼓勵,為Hayton學習中文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小時候的Hayton,雖然會寫、會看的漢字不多,但有很好的中文聽力與口語基礎。6歲時,Hayton進入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院學習中文。由於之前的基礎,他能夠輕鬆地聽懂中文課,幾乎每個學期的中文考試,都拿全班第一名。這與Hayton的自身努力與勤奮學習有關,更與Joanna早期重視孩子的中文教育密不可分。
美國出生的Hayton只去過一次中國旅遊,但他很關心中國與華人。常到華人老年公寓彈琴、唱中文歌等,為老人們送上快樂。有時華人社區發起愛心籌款活動,Joanna便帶着Hayton一起參與,出錢出力,參加籌款或施予幫助。應該說,學習中文,不只是培養孩子的另一門語言,有助於孩子日後的人生路程,也培養了孩子的愛心。
幼時的Samantha,對書法有濃厚興趣
言傳身教 陪伴鼓勵
Anlo是在美國長大的華裔,小時候每天結束英文學校課程後,便到中文學校學中文,一直堅持到九年級(初中三年級)畢業。親身經歷,使她非常重視兒女的中文教育。因此,一對兒女從幼兒園開始,Anlo就將他們送去學中文。
她的女兒Samantha,有個好聽的中文名——鄭寶宜。在母親的影響下,幼時的寶宜對中文學校與中文很感興趣。由於父母與祖父母輩說粵語,所以寶宜進入中文學校後,選擇了就讀粵語班。從幼兒園到三年級,寶宜一直以粵語學習中文。她喜歡寫漢字,還經常報名參加中文學校的毛筆字比賽。
四年級後,中文學校的粵、國語班合併,老師開始以國語進行教學。這使寶宜的中文學習,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之前的粵語發音與後面的國語常常打架;老師講課她完全聽不懂,她感到越來越難。因此,她對學習中文的興趣開始降溫,學習中文的信心也開始下降。Anlo非常理解女兒的處境,因自己是過來人,深知學習中文的艱辛與不易。而且,在以英語為主的社會環境學習中文,學而不用,容易忘記,學習的興趣會慢慢減弱。於是,她盡力安慰與鼓勵女兒,抽時間陪女兒解決中文作業難題;與女兒分享自己小時候學習中文的體驗與經歷,鼓勵她不要輕言放棄。
在Anlo的鼓勵下,寶宜一直堅持到中文學校的六年級。Anlo認為,孩子出現中文學習障礙時,多為客觀因素引起。此時,父母不應該以強迫或生硬的態度讓孩子堅持,而是應該多理解、多鼓勵、多陪伴,讓他們鼓起勇氣,堅持學習。
Anlo說,學習中文對孩子收穫很大。認識了中國歷史與文化後,寶宜更懂得了尊師重道,待人以禮;還常幫助不熟悉英文的祖父母收發信件與電子郵件,為他們翻譯與處理事務。如今,準備上七年級的寶宜,由於英文學校的課程安排,無法繼續就讀中文學校的課程,但Anlo和女兒的信念都很堅定:無論以什麼形式,都會繼續堅持學中文。
Jett學習中文,有著清晰目標
中國情結 樹立目標
胡玉是三位混血兒的媽媽。大兒子Jett自出生開始,胡玉就堅持與他用中文對話,常為他講述關於中國的故事,與在中國的姥姥和姥爺進行視頻,促使他與外祖父母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每當Jett和其他華裔的孩子們一起時,胡玉總是鼓勵他以中文與小夥伴們交流。進入小學後,Jett參加了課後中文班,每天學習中文。暑假時,胡玉為他報名參加中文的夏令營,讓他不間斷地練習中文。
目前,Jett對中文的興趣仍是有增無減。當他的媽媽問:為什麼你要堅持學中文?他回答:「我一定要學好中文,這樣以後我回中國看望姥姥姥爺時,就可以自己認路,自己買東西,不用別人照顧,我還可以照顧我的家人。」
胡玉為Jett報名參加了一些以中文教授數學、繪畫等的課程。既使孩子接觸另類的教育方式,又加強與提升中文的應用與理解能力。現階段的Jett很享受此類學習方式,接受這些學習平台。自小引導孩子建立對中國親戚、中國文化的認同感,培養一份中國情結,對孩子學習中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事實上,許多不想學習中文的孩子會認為:中國太遠,和我沒有什麼關係;學習中文,也沒有太大作用,因而難以學好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