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家巨輪 他舉起螳臂
—評電影《斯諾登》—
作者:嚴行
《斯諾登(Edward J. Snowden)》這部電影的宣傳畫,是主人公斯諾登背靠牆壁站立的半身像,這種站姿,正是美國警方給嫌疑罪犯拍正面照的標準姿勢,暗示他是一個被美國政府視為有罪的人,但從他戴著近視眼鏡的斯文表情,柔弱孤單,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你又分明感到他的無辜。透過這幅對比強烈的照片,人們自然會產生一個問題:這樣一個典型的IT男,怎麼成了罪犯?
IT男只懂技術,不懂政治
斯諾登,他的名字裡含有「雪」的意思,人如其名,他也真的是冰雪聰明,並像雪一樣的純潔。影片中,他在加入美國中央情報局之前,與眾多競爭者一同參加能力評估測試。應聘者各自在電腦前坐好後,考官公佈錄取標準:5個小時完成任務為及格,8個小時未完成者全部淘汰。斯諾登與眾人一樣迅速開始操作。過了沒多久,他完成任務來到考官面前,考官看也不看就對他說:「完成全部,而不是一個步驟。」斯諾登報告說:「全部完成了。」考官大為疑惑:「只有40分鐘?」「38分鐘。」就這樣,斯諾登以電腦奇才的資格進入美國國家最高機密的網路部門,成為掌管美國乃至世界網路運行的核心人物。可是此時只懂技術而不懂政治的斯諾登並不知道,這個起頭究竟是他的幸運,還是他不幸的開始?
網路巨頭封鎖,壓制資訊
網路,這個曾經給世界帶來欣喜和希望的技術,僅僅幾十年,就在飛速發展中顯出它危險猙獰的一面。今天人們已經離不開網路,換一個說法,就是網路已然綁架人們,綁架世界。沒有人的資訊不被它掌握,也沒有人可以躲開它的全方位監控。大數據、演算法早已把每個人都納入它的利用和利益範圍,成為網路食物鏈上低等級的存在。
在寫此文時,我的電腦突然被強行要求註冊微軟雲端服務,不註冊就不能進行任何其他操作。在我不得已註冊的時候,我的郵箱又必須重置密碼。整個過程中,彷彿遙遠的網路另一端,有一隻手在操作著,我別無選擇地交出郵箱、手機號碼…..等資訊。斯諾登所揭發以國家權力操控網路的行為,今天已經演變為各大網路巨鱷肆無忌憚的掠奪狀態了。在2020年的美國大選中,網路巨頭以大大超出國家強制能力的程度,封鎖壓制一切與其意見不一致的資訊,到達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在這種現實背景下回看若干年前斯諾登的故事,忽然覺得他像是一個先知。
對白像是提前射出的箭
斯諾登原本無心於政治,他只是一個秉持保守主義立場,良知未泯的美國青年,從未料想到自己某一天會被視為國家的敵人,遭到通緝,護照被取消,長期流亡敵國……他本是一名赤誠愛國的熱血青年啊!在申請加入CIA(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中央情報局)的面試時,他被問及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是哪一天,斯諾登回答說:「是911,那一天我祖父在五角大樓裡。」相信正是這個不尋常的日子,促使他帶著「給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帶來自由」的想法加入特種部隊,期望出征伊拉克。但體格一般的斯諾登很快在訓練中摔斷腿,不得不退役,最後回到他所擅長的電腦領域,進入CIA,以此報效國家。
斯諾登的女友琳賽,是左派意識形態濃厚的馬里蘭州人,斯諾登愛她,卻不認同她的左傾思想,斯諾登的固執堅持由此可見一斑。他與琳賽的對話放在今天來看,真叫意味深長,諸如:「每個國家的建立過程都需要接受質疑,這是原則。」「那賦予媒體自由撰寫的權利要不要質疑?」不知今天飽受網路媒體封鎖管控的美國人,聽到這話,會如何反應?美國的230法案,任憑網路媒體肆意壟斷言論,迄今不能被破除。影片《斯諾登》的許多對白,都像是提前射出的箭,射向了今天的現實。
直接奪走人民選擇權利
電影的核心內容,當然是斯諾登轟動世界的「棱鏡門」事件。應該說,斯諾登從起初就心存疑竇,因為從他的常識感來判斷,政府監視人民是不可接受的。為此他曾向他的主管發問:「我們的日常通信是不是都是被監視著的?」當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他略有不滿地對上司說:「你沒有說我們應該這樣掌握著全世界的網路系統……」上司堂而皇之地向他宣講「國家利益至上」的道理,說什麼「二戰後60多年沒有大戰,就是因為我們有世上最強大的力量,防止了核戰爭,恐怖襲擊。」斯諾登持續反問道:「那我們就該干涉數十億人的生活嗎?」上司用一句「他們不會知道」來企圖開脫時,斯諾登回道:「是的,我們不給他們選擇,我們直接奪走他們選擇的權利。」上司被他逼出了最後一句話,「大多數美國人並不想要自由,他們更想要安全。」
這話,恰是一直以來美國政府用以擴大許可權控制人民的理由!並以此為由努力渲染緊張氣氛、恐怖主義、疫情、生態危機……每一項都是政府及大公司攫取世界的上好藉口;達沃斯論壇甚至將「大重置」作為公開的主題。他們提著西瓜刀準備分切地球的時候,說出來的都是「為了人民的安全」這樣的Good Words(好話)。
帶出了中情局機密資訊
老實單純的斯諾登依然不止不休地追究下去:「但人們不知道他們已經進入了交易…..」狡猾的主管以「戰爭規則」堵住了斯諾登的口,斯諾登一時無言。但相信總有聰明的觀眾會發問:「戰爭?那麼,到底誰是敵人?!」
一直存在於斯諾登心底的狐疑不安,終於在得知女友被監視之後引爆了!他不動聲色地最後一次走進CIA,用一個隱藏在魔術方塊(扭計骰)裡的小小SD卡,拷貝下中情局的機密資訊,然後以癲癇舊疾為由辭職…..這是影片中令人緊張到掌心冒汗的一段。監視嚴密的資訊室外,長官和工作人員頻繁走動,斯諾登的行為險些被發現。當他走出這座他服務多年的大樓時,斯諾登第一次顯出了他的機警,他漫不經心地把魔方投給安檢的員工,等他過了X光安檢門後,再從這人手中接過魔方,巧妙繞過安檢門,帶出了SD卡。
電影以如詩如歌的鏡頭語言,展現斯諾登走出CIA大門的那一瞬。先是正面拍攝他從黑洞洞的門口邁出步伐,接著鏡頭轉到他身後,仰拍他走向外面日光之下的世界。他踏著堅定的步伐,一步步走出去,他的身影在觀眾的目光中漸漸融化在雪亮的陽光裡……
影片現實感強,引人深思
2013年6月,斯諾登在香港將美國國家安全局關於棱鏡計劃監聽專案的秘密文檔,披露給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頓時,舉世震驚。美國、英國同時通緝斯諾登,斯諾登一時之間成為全球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
電影結束在一次公眾對話中,為了安全,斯諾登以機器人的形式出場;這個令人忍俊不禁的情景,很符合人們對斯諾登的想像:機器般的IT男。斯諾登從顯示幕裡向全場發言,他說:「如果當局陰謀通過保密措施來掩蓋事實,我們就揭發他們。若他們以侵害人權來威脅我們,我們不會害怕,不會放棄,不會沉默。」當他說這些話的時候,影片悄悄切換到斯諾登本人,由他直接向世界講出心聲。
拍攝這個至今尚未得到赦免的人的電影,是相當冒風險的事,導演需要像走鋼絲一般保持平衡,既拍出這個敏感的人物,又不至讓電影被禁映。好在經驗豐富的名導奧利佛•斯通竭盡他輾轉騰挪的百般功力,保住了此片的上映權,雖然為此必須迴避許多內容,從而削弱了影片的震撼力。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感謝導演,拍出了這部難能可貴的電影;也要感謝斯諾登的扮演者表現精彩,真可稱為神似!
總之,這是一部現實感極強,也引人深思的影片,值得觀賞。@
2021年3月網路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