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角聲佈道圑

換車和選車

作者:李想

一般典型的美國人,一生可能會使用或者擁有6-8輛汽車,這麼多?不信大家讀完本文細心算一下,就會明白了。
不是太誇張的換車次數
假設16歲時候考到駕照,父母送,或自己打工買一輛二手車是很平常的事,因為美國很多地方的高中或大學都需要自己開車上學的。出來工作一段時間以後,有了經濟條件,就可能換一輛自己喜歡的座駕。
不少人在沒有成家以前,還會再換一次車,而有了家庭之後,大部分人必再選個新車,選車的焦點在車的安全性和實用性上。Mini Van(小麵包車/微型旅行車)是家庭車的首選。有兩個小朋友以上的家庭,七成都是有Mini Van的,還有三成最少也有一輛7座的SUV(休旅車)供外出使用。如果每人每天要開車上班的話,一家人有兩三輛車也不出為奇。
當兒女長大離開家,不再需要全車滿載的時候,Mini Van就可能會被替換成舒適房車。有些喜歡玩車的朋友可能會在這時候多買一輛古董車或高檔車來享受。大家見到的古董車或敞篷跑車,大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在開。
綜上所述,說一個人一生擁有6-8輛車,其實不是太誇張的說法。當然這只是些普遍的現象,也有不少朋友覺得車只是一個交通工具,如果沒有特別的需要,一輛車開個15-20年也沒有問題,並不需要那麼頻繁地更換。如果一輛車要使用那麼長時間,選擇一個合適的好車,就很重要了。市面上有那麼多的選擇,哪些車種會是最好的呢?

歐美亞各有千秋
生活在北美的亞裔朋友都會認識Ford、GM、Chevy,這些牌子耳熟能詳,但是買的話,可能就不會考慮。很多人覺得美國車耗油、車身大、手工粗糙、駕駛艙設計不實用,這些問題都讓很多人避而遠之。然而,美國車的設計和實用價值,是按照美國人平均的需求來考慮的。
除了東西岸的大城市之外,美國很多地方都是地廣人稀的,很多人每天要開車一個多小時去上班,駕駛艙較大的美國車讓他們覺得車艙就好似家一樣舒服,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美國車會以車身大和耗油著稱。對農夫或者工程人員來說,美國的小型貨車(Pickup Truck)可以說是世界小型貨車的標準,以它的用料和用途來說,對比起其他國家出產的小型貨車,是有天淵之別的。
歐洲車的感覺就是豪華舒適,但是維修保養比較貴,還有最大問題就是電路。我以前維修過一輛歐洲車,起初以為是一邊的尾燈壞了,燈泡換了後還是不行,測試後發現,簡單五分鐘的換燈程序,卻花了我差不多三個小時,如果要去車廠維修,這項工程費用真不知道怎樣計算。但是歐洲車的安全設計和舒適程度的確是技高一籌的。
以德國車而言,它的設計是以在Autobahn駕駛為標準。歐洲車會比較依賴電腦去控制全車的功能,所以操控、安全性能的要求都相對比較高一些。我常這樣告訴客戶:每多一樣機件,壞的機會就多一分,但是駕駛者的安全也會多一分。
大家如果是第一次買車,或想換一輛一勞永逸的車款,日本車都是不二之選,特別是豐田或本田都是新手或家庭車的首選。無可非議,以機器耐用、維修保養和經濟角度來說,日本車真的是經濟實惠。這卻不代表日本車就沒有問題,因為日本車用的鋼料比較薄,所以在防鏽和低速防撞也相對沒有那麼好,這要從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故事說起,以後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

車不能是至愛
其實買什麼車款、什麼品牌,住在城市裡和住在郊外的朋友需要不一樣。駕駛的愛好、感覺更大有差異。隨著年紀增長,品味和眼光也會改變,「最好」這個詞在汽車世界裡面是沒有的,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需要和感受,所以「我愛」不代表「你也愛」。
説起對車子的愛,在這二月情人節的日子,我想起和一位熱愛玩車的朋友的一段對話,他對自己的愛車比對女朋友更用心。他告訴我,在他買到第一輛愛車的時候,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從四樓的家提一桶水下樓去洗車,這樣連續做了四、五年。相信這是不少愛車男士的經歷,但無論車子再好,它不能是我們的至愛。其實即使是我們的伴侶,也不能是我們的至愛。只有創造萬有、永恆的、慈愛的上帝,和為我們死而復活的耶穌基督,配得我們全心的愛;當我們愛祂,我們才能懂得如何去愛這世上稍縱即逝的人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