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角聲佈道圑

以不變應萬變

通貨膨脹是整體社會現象,對於極端的通脹,一般人沒有招架能力,尤其是家庭責任重大的人,只能逆來順受,或是用盡各樣的方式去作出應變。這是我們本期主題的內容,我們已經給大家建議了一些在通脹中的應變方式,這裡要進一步提出,最好的方式應是「以不變應萬變」。
我們所提出的「以不變應萬變」的方式,一是指個人內心裡有能力,可以靜觀其變,然後作出最適合的回應;此外,也是指內心中的堅定信仰,相信「天」無絕人之路——當然,這個「天」是指創造宇宙萬物的主,是我們的「天」父。最後,我們也相信不變的本身,就是一種優勢,由於能夠不變,不受影響,就更有機會突圍而出,甚至可能在危機中抓到千載難逢的機會。以下是我們對上述的「不變」的意義的進一步分析。
首先,個人內心的能力既是與生俱來,同時也是後天培養。當上帝創造人類的時候,是在人裡面放下了潛力深厚、用之不缺的「記憶體」,讓我們可以累積經驗。當危機出現時,這些累積經驗就會浮現出來,整理出最好的應變方案,幫助我們面對困境。只要我們抱積極態度,偋棄破壞性的負面思想,我們的「記憶體」在危機中所產生的能量,會讓人感到驚訝,很多人都可以與你分享這種奇妙經歷。這是我們在面對通貨膨脹時的重要信念。
堅定信仰在面對人生危機也十分重要:我們不單相信「天」無絕人之路,而且相信這個「天」是有位格的,是我們滿有能力與智慧的天父。一個正常的父親,是會全力地保護及看顧自己的兒子的;正如耶穌所說:「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所以,在各種人生困境中,我們可以藉著這樣的信仰,穩定地面對「萬變」的情況。
再說,我們強調的「不變」,乃是我們自己內心穩定不變的能力,是我們對不變的、信實的上帝的信念。可惜的是,雖然人人都有穩如泰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的可能,卻不是人人都能善用這種可能,去面對人生的種種破壞性的變數。那是因為我們內心中充滿了驕傲固執、自以為是等等的罪性。所以,除去內心的驕傲及各種負面的影響,讓我們可以倚靠上帝,裡面的潛能才得以顯露出來,這是很關鍵的。
各位讀者,我們固然要盡自己的責任,努力地面對人生的種種危機,但我們的努力與信靠上帝的幫助本身是沒有衝突的。即如我們行路困難時,有人願意伸手扶我們一把,或者善意地遞給我們一支可以支撐我們的拐杖,我們是沒有必要拒絕的。況且很多時候,靠著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走過的,必須依靠外來的力量。而創造世界的上帝,隨時隨地都在幫助著我們,而且等候著要施恩給我們。
人生困難何止通貨膨脹,有很多困難更為嚴峻,但我們相信沒有任何危機大過上帝的恩典,我們必然可以昂然經過所有的困難。@

誰知盤中餐

作者:戴蕭佩筠

從小,爸媽便訓示我們,飯碗內的米飯要吃得乾乾淨淨,一點不剩。李紳《憫農》的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常掛在倆老嘴邊,提醒我們食物是農夫辛勤耕種的成果,絕不可浪費。
及至成為家庭主婦,儘管自幼飽受庭訓,卻仍有失手的時候。常常是因爲貪便宜,以優惠價大量購入食物,不僅超出預算,而且過了食用期許久也未吃完。為免吃壞肚皮,只好丟進垃圾桶,結果加入了浪費食物的行列。
為了減輕內疚,努力留意可減少食物浪費的資訊,發現食物損耗存在於食物鏈的各個階段,從種植、生產到加工、配銷,再到零售和消費。在中等和高收入國家,最大量的食物損耗出現在最後階段,就是在消費者手中。根據聯合國環境規畫署2021年3月的報告,2019年全球共有9.31億噸食品被浪費,對環境、社會及經濟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就在全球開始關注「食物浪費」議題,始創於丹麥的食物救援應用程式「Too Good To Go」應運而生,並迅速在歐、美等國家發展起來。使用者可以每天瀏覽參與食品救援活動的餐廳、麵包店、茶飲店和雜貨店所發出的告示, 然後按照個人喜好,預訂「驚喜袋(Surprise Bag)」。
顧名思義,「驚喜袋」是不指定內容物的,可能包括生果、飲料、糕點、麵包或剩餘食材,都是將要被扔掉卻尚可食用的食物。使用者以大約相當於價值三分之一的價格預購,再在店舖營業時間結束前去領取,拯救將要被丟進垃圾桶的食物,協助減少浪費,意義非凡!
食物最原始的功用是裹腹,如果未能完成任務便被丟棄,殊為可惜!同樣,人生在世,也有其目的及意義。如果人的一生只是周而復始地營營役役,沒有活出作為人的意義,實在可惜、浪費!人生,也像運用新應用程式「Too Good to Go」,需要了解程式的源起及使用方法,才能用得其所,達到目的。
因此「我是誰」、「我為何在此」、「什麼是生命」、「意義何在」這一系列命題,不僅是哲學,科學及神學家一直探索不休的,也是你我在人生不同階段、不同場景要思考的。對此,不同宗教、不同文化有不同觀點,我們可以在哪裡找到答案呢?
基督徒相信上帝創造天地萬物,而《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所以《聖經》就是人類的人生指南。根據《聖經》記載,上帝按照祂自己的形象造人,並賜福給他們,又讓人生養眾多,遍滿地面,並且承擔治理全地,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的任務。(參《創世記》第一章26-28節)
可見,人受造是有目的的,是上帝精心的創造。大衛王在《詩篇 》一百三十九篇14節如是說:「我要稱謝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親愛的朋友,您和我都是上帝的傑作,都帶著任務來到世間,都是被珍視的;願您現在就來認識這位創造主,在祂引領下,活出豐盛不浪費的人生!@

不怕凶惡的消息

疫情之下,美國是否進入通脹,專家有不同看法和預測,但百物騰貴是有目共睹的。隨著物價上升,人們生活的壓力增加,對未來的擔憂甚至恐懼也隨之而來。這時,盼望《聖經》上這句話,成為我們的引導:「他必不怕兇惡的信息,他心堅定,倚靠耶和華。」(《詩篇》一一二篇7節)
許多凶惡的消息
這些年日,凶惡的消息真是不斷:新冠病毒一波又一波,整個世界都被嚇壞了,加上那裡的山火、這裡的洪災,還有種族衝突、政治動蕩,再加上越來越縮水的錢包,生活的艱難一步一步地逼近。這情形就像耶穌基督教導登山寶訓最後所提醒,每個人都必要經歷的——「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馬太福音》七章25、27節)對剛剛過了水災的紐約人,這個描述更是觸目驚心。
有人可以不害怕
在這些壞消息面前,人心自然的反應必然是害怕,擔心今天的飲食、明天的生活、孩子的將來……但《聖經》告訴我們是有選擇的,可以選擇成為不怕的人。《詩篇》一一二篇説的不怕兇惡的信息的人,是「敬畏耶和華、甚喜愛他命令的人」,是「心裡堅定、倚靠耶和華的人」。這樣的正直人,「在黑暗中,有光向他發現。」(1、7、4節)如何成為這樣的人呢?主耶穌清楚地教導,「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災禍來時,「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馬太福音》七章25節)
不要做無知的人
如果聽見耶穌的話卻不去行的,就像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災禍來時,「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27節)。現在其實還不是最壞的狀況,物價高升、通貨膨脹,每隔一陣就會發生,直到《啓示錄》所預告的將來耶穌基督再來的日子。
那時,也有通貨膨脹:「一錢銀子買一升麥子,一錢銀子買三升大麥;油和酒不可糟蹋。」(《啓示錄》六章6節)糧食短缺,物價驚人,一日工資(一銀錢)只可買一日口糧。這段描述只是一系列的末日災難中的一段,之後的是前所未有的,最後是上帝終極的審判,不同的人會有天堂和地獄兩個分明的迥異結局。那個審判的日子什麼時候來到,沒有人知道,但是

節約開支 利己利人

食物浪費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根據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USDA ERS)統計,我們生產的食物有30-40%最終被丟進垃圾桶,造成的損失高達1,610億美元。其實,根據國家資源保護協會(Nation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 NRDC)的研究,如果大家能在食物採購及安排上作出調整,下一點功夫,不但能大大減少浪費,保護環境,更能節約開支。以四口之家為例,每年就可省下$1,500!

  1. 按用餐人數編排一週菜單,看看廚櫃或冰箱裡有什麼用得上的,然後再製訂購買清單去超市購物。切記:只賣單子上所需的東西!
  2. 利用創意儘用家中所有食材。吃不完的麵包,可用來做布丁(bread pudding),或烤成可放入湯裡或沙拉的小麵包塊(crouton);蔬菜的根莖、魚骨,可用來做湯(broth)。剩菜容器,寫上「先吃這個」的標籤,放在冰箱內最易看見的地方,以免被遺忘。
  3. 成為貯藏食物能手。正確地貯藏食物,不但可以延長食材壽命,更可防止過早腐壞。延長芹菜食用期,可先把它垂直放在一杯水裡,再放入冰箱;香蕉不能與其他水果放一起,一旦熟了必須放冰箱……這方面資料,網上比比皆是,只要動一動指頭就可以蒐集到。
  4. 冷藏庫(freezer)是節約食物的好幫手! 奶類、肉類,甚至開始枯萎的綠葉蔬菜,都可以放進冷藏庫。別忘了按時去看,裡面都還有什麼!
  5. 看懂食物標籤。除了嬰兒食品、奶粉等少數食物有嚴格要求外,美國農業部並未明確要求食物的安全日期。食藥管理局(FDA)也指出,日期標籤和產品品質有一定關係,如:新鮮、味道、營養價值,但並不代表食物對健康有壞影響或不宜進食。
  6. 購賣「不完美蔬果(Imperfect Produce)」。超市銷售的蔬果都有嚴格規定:一級黃瓜,每10公分的彎度,不能超過1公分;一級綠蘆筍,必須80%的長度是綠色的……賣相不好的蔬果,全部被踢出主流市場。為了珍惜食物,保護環境,近年來一些組織和本地農民,推出食用不完美食物運動。可以透過MISFIT FOOD、IMPERFECT FOOD等相關網站,找到這方面資訊,價錢比所謂完美食材便宜約40%。省錢之餘,還可成為環保一員!

開拓自己的小農場,用廚餘做肥料,既健康身心靈,也可享受自己辛勞而得的成果。

在疫情的長期煎熬下,社會生產方式、市場形態以及個人的生活都受到重大影響,其中與個人最有直接關聯的無疑是以食品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的飛漲——這或許可以促使我們珍惜食物;若要真正成為利己利人的地球村公民,還要明白一粥一飯都凝結著生產者汗血,飽含著造物者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