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角聲佈道圑

中秋節

無法忘卻的 文化情結

文/黃紅英

9月21日(中國農曆八月十五)是2021年度的中秋節。在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這四大中國傳統節日裡,中秋節是春節之外最受華人重視的傳統節日。縱觀古今文學史上名家的詩詞歌賦,描寫中秋節的佳句亦為最多。如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以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司空圖的「閒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還有膾炙人口的蘇軾《水調歌頭》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

其實,文豪們筆下的中秋節詩詞,多為表達思鄉、思親、失落與孤獨情緒。為何?他們因各種原因不能與家人團圓,或與朋友相聚,便心生難過,藉詩詞以表達憂思,這是華夏民族重視中秋節的其中一個體現。在中華文化裡,中秋圓月是團圓的象徵;雖然有時無法與親友相見,但無論身處何方,只要昂首仰望,所見的皆是同一個月亮。因此,月亮成為人們寄寓相思、期待團圓的載體。中秋節必備食品──形同滿月的月餅,亦含有團圓的美好寓意。

移民海外的華人,大部分皆保持著慶祝中秋節的傳統習俗,也有些人因各種原因,不再以傳統方式過中秋節。但是,無論過與不過,中秋節都深深地植根於廣大華人內心深處的文化土壤裡,仍有著揮之不去的獨特意義。

品月餅享天倫之樂
遵循中秋節傳統習俗的華人認為,中秋節是個重要日子。在美國,華人既過西方節日,又過中國傳統節日,因此一年中要忙碌的節日不少。但中秋節對華人而言,屬於大家族團圓聚集的好日子,是有著獨特的意義的。鍾老師便是一直保持著這個傳統觀念的華人之一。

鍾老師2002年移民美國,現住東灣小鎮阿拉米達(Alameda)。在美國生活近20年,她和家族皆保持著中秋節的傳統習慣。他們一家非常喜歡吃月餅,只是每人口味不同;鍾老師與兒子愛吃含蛋黃的香甜白蓮蓉月餅,她的婆婆與先生則喜歡健康鬆軟的五仁月餅,而女兒則鍾情於小巧可愛的冰皮月餅。

剛來美國時,每至中秋節,鍾老師一家與先生的姐弟共三家人,齊聚於孩子的奶奶家,進行中秋家宴。用餐前,奶奶通常會在後院立一張桌子,擺上月餅、柚子、花生、糖果等食品,並泡上一壺茶,倒好一杯酒,以示敬畏神。近幾年則不再擺桌子,但大家仍然相聚一起,陪老人家過節,一起吃團圓飯,閒話家常。聚餐結束後,各家會互贈一兩盒月餅,才盡興地各自歸家。

事實上,節日的意義,就是督促分散在不同城市、平日裡忙碌的親人們藉此相聚,聊家常,敘親情,享天倫之樂。這也是華人重視中秋節的初衷。

花前月下享受休閒
中秋既是與家人團聚的最佳時刻,亦是與朋友相聚的好時機。中秋節時,約三五知已,或邀鄰居好友,沏一壺好茶,把酒言歡,促膝夜談,亦是一件人生樂事。

Joanna Yee是一位會計師,祖籍廣東台山,生長在傳統華人家庭,父母極其重視中秋節。每至佳節,她的父母都會認真準備好家鄉傳統食物,如自製的芋頭糕,買來的花生、菱角、水果、月餅等,幾代同堂,快樂相聚。結束家族聚餐後,Joanna回至家中,再擺上水果、點心、月餅等,備上酒、茶,邀鄰居或好友一起賞月,品嚐茶點與美酒,享受花前月下的休閒時光。

正如此詩所言:「萬里清光不可思,中秋賞月正當時」,月色皎潔,閒坐後院,與友天南地北的聊天,小品小酌,亦是平凡生活裡的一大樂事。即使沒有古人的邀月對影、獨酌吟詩,但亦有一番「把酒應邀今夜至,桂花樹下續友情」的意境。

斬不斷的文化紐帶
「每逢佳節倍思親」,古時遊子的感慨,卻成為今日千萬華人的常態,只因父母、子女或祖父母各居一國的情形比比皆是。儘管現代網絡技術讓彼此可通過視頻見面與溝通,但仍然無法替代見面相聚的時光。去年的疫情,更是讓很多華人都被擋在了回中國的門外。因此,每至中國傳統節日,思親思鄉之情便不由而然地湧出。

Joanne Li在東灣開了一家餐廳,她對味道很敏感,嘗遍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各類美食,但對月餅始終有著深厚的情結。她說,月餅並非只在中秋節才吃,平時也常買來品嚐。她覺得月餅有一縷淡淡的兒時回憶,蘊含著一股悠悠的鄉情,是一種永遠無法忘卻的文化情結。她之前也常回家鄉探望仍在國內的親人,有時在傳統節日期間回去,充分享受與親友相聚的溫馨,體驗傳統文化的美妙。回美國後,那些日子都會成為快樂而難忘的人生片段。

Joanne的先生是美國土生土長的ABC,他的生活方式皆是美國式的,但受上一輩的影響,他自小愛吃五仁月餅,至今未變。在Joanne及先生的影響下,兒子也喜歡傳統口味的月餅,如豆沙、蓮蓉等。由於家族分居在不同城市,加上各自忙碌,未必可在節日時與家人相聚,但每至中秋,Joanne都喜歡購買那些口碑較好、口味獨特的月餅,贈送給親朋好友。她認為中秋節送月餅,既是一個向親友表達感謝之情的時機,亦是一種延續中國傳統文化與血緣紐帶的方式。華人雖然生長生活在國外,但屬於民族的文化元素不應丟掉,而是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李白的《靜夜思》廣為傳頌的原因之一,也可能是因為華人心中那份永遠無法揮卻的文化情結與思鄉情愫吧!

主內大家庭感受愛
不少華人家庭即使沒有如鍾老師、Joanna和Joanne一樣,在中秋節與家族、親友聚會,但也會參與一些大型的中秋聚會。特別是基督徒家庭,每逢重要傳統節日,許多教會皆會組織慶祝活動,活動既有在教會內舉行的,也有在戶外進行的,通常都會有豐富美味的食物和精彩的表演節目。

去年中秋由於嚴峻的新冠疫情,無法舉行面對面的聚會,很多教會就以網絡視頻形式舉行中秋晚會。雖然少了用餐環節,但是祈禱、見證、分享和文娛節目同樣的精彩。許多基督家庭都熱衷參與教會的節日慶祝與敬拜活動,享受主內大家庭的喜樂,就如主教導的一樣:「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聖經•約翰福音》十三章34-35節)

其實,無論什麼節日,是否有父母、兒女或親友陪你度過,只要參與基督大家庭,你就不會在節日裡感覺孤單、冷清,你會得到許多關愛、溫暖與快樂。在主內,無論是否有血緣關係,人人皆為弟兄姐妹,皆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並在各個節日裡,以各種形式表達彼此的關心,傳遞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