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角聲佈道圑

日本人對珍珠港事件的百感交集

2021年12月7日,是珍珠港事件80週年。雖然美國在夏威夷舉辦了紀念活動,但是傳媒只是低調地報道此事。畢竟,現在美國和日本是堅定的盟友,雙方的仇恨已經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沖淡,而且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雙方更達到空前的緊密合作。白宮就著紀念珍珠港事件發文指出,美國感謝那個「最偉大世代」的人,引導「我國度過最黑暗的時刻,替國際制度打下基礎,讓美國得以將敵國轉變為盟友。」
紀念日前幾天,《日經亞洲》主編奧村重三郎發表了如下的評論,他表示自己對珍珠港事件真的百感交集,在事件之後,日本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日本人民從中承受了兩個嚴重的後果:首先,這次襲擊將日本污名化為一個不值得信任的國家;其次,美國人以偷襲珍珠港事件去合理化在1945年8月投下兩顆原子彈,這兩顆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造成了20多萬名無辜日本人死亡。
奧村重三郎又表示:2009年,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並在捷克布拉格發表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演講,他希望世界能夠達到全面和平,再不會受到核子彈的威脅。在2016年5月,奧巴馬對廣島進行歷史性訪問,但期間他並沒有為美國向日本進行原爆而道歉。他希望有朝一日,日本與美國的領導人能像1984年法國前總統密特朗和西德前總理科爾那樣走在一起。那一年,法德領導人在凡爾登手牽手,象徵著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恩怨情仇拋諸腦後。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傷亡最慘最重,為期最長的戰役,這場戰役由1916年2月21日拖延到12月19日,法德軍隊總共投入100多個師的兵力,雙方陣亡人數約30萬6千人,受傷人數約40萬3千。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日本前首相安倍訪問珍珠港時,並沒有為偷襲珍珠港事件道歉,他頂多對遇難者表示「誠摯而永恆的哀悼」。此外,奧村重三郎提及法德兩國的和解,事實上,德國領導人表達悔意的方式遠遠超過和對方攜手,1970年12月7日,西德總理威利‧布蘭特(Willy Brandt)參觀了納粹德國占領波蘭時期華沙起義的紀念碑,獻上花圈後,布蘭特突然之間跪了下來,他在那個位置默哀了半分鐘。華沙起義發生在1943年4月19日至5月16日之間,我不知道為什麼布蘭特會選擇在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紀念日訪問波蘭,而不是在4月或者5月,但無論如何,身為一國領袖,他願意對死難者下跪,這無疑令人感到這是真誠的道歉。
我並不是說道歉是一項交易,若日本首相沒有為偷襲珍珠港道歉,那麼美國總統也沒有必要採取任何行動;我亦不是說口頭道歉還不夠,日本首相應該如德國總理一樣對死難者下跪。我只是想指出,奧村重三郎的評論代表了許多日本人的想法,要求美國為原爆道歉,背後潛藏的訊息是:日本所付出的代價太沉重,日本所承受的懲罰與犯下的錯誤並不相稱。1989年,日本導演今村正平製作了一部名為《黑雨》的電影,該片改編自伊布斯增司的同名小說,故事的中心是原子彈爆炸的後遺症。在影片的其中一幕,一名日本人大聲疾呼:「美國人已經穩操勝券,為什麼還要投放原子彈?」言下之意是,若美國沒有必要用原子彈,這就是一個錯誤,這就需要道歉!
已經有無數倫理學家、政治學家、歷史學家討論過在二戰末期,美軍是否有必要採用原子彈,筆者不想在這裡再重複那些論據。有趣的是,12月7日是珍珠港事件紀念日,而不是原爆紀念日,但奧村重三郎卻不是討論當時日軍有沒有必要偷襲珍珠港,今天日本首相是否需要為珍珠港事件道歉,反而將全部視線轉移到原爆。這是否有顧左右而言他之嫌呢?@

全球天然氣價格暴漲有因

作者:思源

近日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中,油氣資源價格全線走高,其中天然氣價格漲幅尤為驚人。美國天然氣期貨價格超七年來新高;作為歐洲天然氣交易基準的荷蘭TTF中心天然氣期貨價格,較今年初價格暴漲3倍。這一輪天然氣價格暴漲引發連鎖反應,全球企業和民生受到廣泛影響。

供需矛盾激化 價格一路上漲
在以往的年份,夏季需求旺季過後,天然氣的價格大多會趨於穩定;但今年卻不同以往,全球LNG(液化天然氣)現貨價格一路上揚,歐美市場價格創出歷史新高,而亞洲市場價格則漲至以往五年同期平均價的3倍。
業內分析家認為,此輪LNG價格暴漲是供需矛盾激化的結果。在需求端方面,全球疫情後的重啟,推動了對天然氣需求的增長;其中,中國的電力需求比疫情前增加一成,拉高了包括天然氣在內的能源價格。同樣,亞洲市場海運煤炭價格一路上漲,促使發電企業為降低成本,轉而大量使用天然氣發電,這進一步推動了對天然氣的需求。
另一方面,受氣候影響,水力發電及海上風力發電等方式的受限,在一定程度上又刺激了對天然氣的需求。在全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大背景下,LNG作為化石燃料中最清潔的一種,需求也持續增加。

憂慮供應不穩 庫存低於水準
供應不穩是助推價格狂漲的另一動因。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和俄羅斯等油氣生產國在供應端,始終未放鬆產量限制,導致市場繼續收緊。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Gazprom Neft透露,今年前8個月,Gazprom Neft對歐盟的天然氣供應量,約為1,000億立方公尺,較去年同期增加2%;8月份的供應量則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2%。美國方面稱,包括颶風艾達在內的極端天氣,對墨西哥灣的油氣造成不少的影響。
過去幾個月,美國的汽油、食品和其他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價格都在上漲,給全美家庭生活帶來壓力。作為冬季取暖的必需品,美國天然氣的價格達到7年來的最高水平。僅在過去一年,美國天然氣價格飆升了180%以上。根據EIA(美國能源情報署)統計,今年上半年美國出口其產能中約10%的天然氣,與去年相比增加41%。天然氣出口增長,加之產量一直維持低水平,以及消費者對冬季天然氣庫存處於低位的擔憂,造成美國等國家天然氣價格持續上漲。專家預測,目前歐洲和美國天然氣庫存遠低於其正常水準,天然氣價格上漲的趨勢會一直持續到2022年。

各國天然氣 開始提高費率
北美另一個大國──加拿大,天然氣分銷商亦紛紛提高價格。卑詩省最大的天然氣分銷商Fortis BC能源公司宣佈,從10月開始提高費率,大多數客戶每月將多支付約8加元。安省Enbridge天然氣公司表示,一般住宅客戶每年的賬單,將增加約7美元至44美元,差異大小取決於他們居住的地區。緬省水電公司測算,家庭的年度賬單將增加約8.7%,大用量的客戶可能有高達19%的費用增長。
近期,歐洲天然氣價格達到創紀錄的水平,曾在兩天時間內上漲六成。其中,英國天然氣價格飆升至歷史新高,僅在10月初,英國天然氣價格就上漲了37%,創下天然氣批發價格的歷史新高。天然氣批發價格高企,已經導致多家英國能源公司停業,多個行業停產,並且已經給食品和物流行業帶來連鎖反應。業內人士呼籲政府幫助企業和行業維持運轉。代表鋼鐵、化工公司的UKEIU(英國能源密集型使用者組織)表示,成本飆升已經導致鋼鐵生產「在需求高峰時期」停止。
在歐洲其他國家,消費者也同樣面臨各種能源費用的急劇上升,政府也在盡力提供幫助。以意大利為例,因其40%的能源依賴天然氣,其中約一半來自俄羅斯,因此,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下降和價格上漲,都使意大利備受打擊。意大利政府已經投入約12億歐元抑制民用能源價格的上漲,並承諾未來幾個月內再追加30億歐元補貼。@

從《魷魚遊戲》看貧富懸殊

文:袁國雄

全球爆紅的韓國電視劇《魷魚遊戲》,在Netflix上架不到一個月,收看人數已經超過一億,拿下90個國家排行榜冠軍,成為Netflix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原創電視節目。
被視為「神劇」的《魷魚遊戲》,評論的人多不勝數。有人分析此劇在商業上成功的原因,亦有人覺得純粹以電視劇的質素來作比較,其實不外如是。筆者看完九集之後,發現劇中情節觸及很多人性和社會議題,實在值得我們深思。例如:人為了錢的底線在哪裡?錢是否比生命更重要?為了生存是否放棄道德底線?為何劇中的基督徒都是負面?
《魷魚遊戲》中的超現實殘暴遊戲,參與者全部都是社會中被視為「失敗」的一群,他們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負債累累,基本上沒有翻身的希望,於是就用生命作最後的賭注;而遊戲背後,卻是一班來自世界各地的超級富豪,他們操縱了參加者的生與死。
由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上流寄生族》開始,到近日的《魷魚遊戲》爆紅,令更多人關心韓國的貧富懸殊問題。為何如此不公平?絕大部分財富只集中在一小撮人手人中。事實上,貧富懸殊不僅僅是韓國社會的問題,而是全世界要面對的問題,特別在資本主義和全球化的經濟發展下,很多政府都希望可以解決這難題,可惜苦無良方。
著名的法國經濟學家Thomas Piketty作過詳細分析,不同國家在過去100年的貧富差距情況,如圖中所顯示,無論是美國、歐洲、日本,貧富懸殊在二次大戰之後都明顯出現改善;但從1980年代開始,貧富之間的差距就不斷擴大,尤其是今天的美國,貧富懸殊比1900年還要惡劣,情況實在令人不安。
2008年金融風暴之後,為了挽救經濟,全球央行不斷大量印行鈔票,傳統的經濟學認為此舉會導致通脹;但反觀過去十多年,全球通脹一直保持在一個極低的水平,印鈔票的後果並沒有如預期般出現在普通物價上,而是令資產價格飆升,無論是股市、樓市都屢創歷史新高。由於資產絕大部分掌握在有錢人手中,結果印鈔的最大得益者,是令有錢人的財富更多,因此加劇貧富懸殊。
表面看來,如何解決貧富懸殊是一個經濟問題,例如有學者提出,不單高收入人士要負擔更高的入息稅,並且進一步要向富人徵收財富稅;雖然理論上行得通,但實行起來則會變成是一個非常辣手的政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