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角聲佈道圑
523-525 8th Street, Oakland, CA 94607 Tel. (510)893-3210 Email: reception@cchcsf.org
馴服野獸的旅程
作者:房子
美國著名兒童文學圖畫書作家及插畫家桑達克(Maurice Sendak, 1928-2012),被公認是20世紀最重要的童書藝術家。創作的源泉 桑達克曾形容自己的童年為「一段悲慘的日子」。他的父母是猶太裔移民,一家人活在二戰大屠殺的陰影之下。他從小體弱多病,在病床上度過童年。雖然不能像其他小孩外出遊玩,但是他會把窗外的世界畫下來。他9歲起就開始創作生涯,12歲時看了迪士尼音樂動畫《幻想曲》後,就決定要當插畫家。他曾說:「童年對我而言,有一種無窮無盡的魅力和吸引力。如果我有不尋常的天賦,並不是我畫得或寫得比別人好,而是我會記得別人不記得的事物:聲音、感覺和意象——童年某些特定時刻的情感特質。」顛覆童書界 他在1963年出版的代表作《野獸國(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以簡單詩意的語言講述了調皮男孩麥克斯的故事:「在與媽媽大鬧一場後,沒吃晚飯就關進了自己的房間,然後開始了想像中的遠航……經過一番冒險和波折,他最終來到野獸國。在那裡,他統領了那些暴躁狂亂的野獸,在瘋過鬧過之後,他開始想念家人。最後,他放棄了野獸國國王的王位,回到了家裡。他的怒氣已散,發現晚飯就擺在那桌上。」這部繪本剛出版時,讓不少家長感到憂心,因為裡面的角色長相奇怪、荒誕,顏色灰暗、陰鬱。然而現在,這本書被形容為「美國第一本承認孩子具有強烈情感的圖畫書」,並且暢銷了半個多世紀,售出2,000萬本,這在當時堪稱顛覆性的革命。最好的方法 桑達克把這本書看成是孩子們玩的一個遊戲,他相信這樣的遊戲可以平衡孩子們不必要的恐懼。他解釋道:「用來挑戰屬於童年的一個可怕的現實:當孩子恐懼、憤怒、痛恨和受挫折時感到的無助——所有這些情緒都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他們認為那是難以控制的危險的力量。為了征服它們,孩子們就求助於幻想,在想像的世界中那些令人不安的情緒得到解決,直到他們滿意為止。通過幻想,麥克斯消解了對媽媽的憤怒,然後困倦、飢餓和心平氣和地返回到真實的世界裡……正是通過幻想,孩子們完成了宣洩。這是他們馴服『野獸』的最好方法。」其實,孩子們很願意面對那些大人們認為他們不該知道的模糊地帶,並且通過「幻想的故事」來宣洩負面情感。認識與接納 桑達克的《野獸國》(1963年)、《夜晚的廚房》(1970年)和《在那遙遠的地方》(1981年)構成了他心中的「繪本三部曲」,題材都是關於兒童的探險故事。主人公到一些危險的地方探險,並逐漸學習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其實,桑達克一直都在探索童年時代的心理恐懼和渴望,用他自己的話,「這三部曲是同一主題的變化,孩子如何控制不同的情緒:氣憤、無聊、恐懼、挫敗、嫉妒,並設法接受人生的事實。」這種探索在《野獸國》裡達到了一個巔峰。其實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需要面對自己裡面最真實的情感,而不是偽裝或逃避。學習認識、接納、釋放自己的情緒,是我們一輩子都要學習的功課。當我們遇到情緒的野獸時,給自己時間和空間去馴服它,最終我們會再次回到永恆的愛(上帝)的港灣。@
2020年號角月報 10月報紙印刷版
2020年10月網路版內容
A01-01 本期專題—— 疫後展翼
A02-01 本月專題
A03-01 國際視野
A04-01 身居美土
A05-01 最好的禮物——關懷
A05-02 「失敗的成功」和「成功的失敗」
A06-01 什麼叫「得人如得魚」?
A06-02 共同的敵人
A06-03 摩西-失敗的成功者
A07-01 尊重
A11-01 愛心匯點
A12-01 真人真事
B01-01 化衝突為祝福
B01-02 離開父母與孝敬父母
B03-01 陶笛音樂家原樂天的恩典之路
B04-01 文化藝術-馴服野獸的旅程
B04-02 文化藝術-守護羊的門
B05-01 點滴拾靈-復活在我 生命也在我
B05-02 點滴拾靈一一次失誤帶來的機會
B05-03 點滴拾靈-不能旅行之痛
B05-04 點滴拾靈-吃得健康
B06-01 我心我家-建立健康的婚姻
B06-02 我心我家-你與孩子的關係如何?
B06-03 我心我家-禁足令下的家庭管理
B07-01 職場智慧-滿足需求
B07-02 職場智慧-如同精神虐待的工作
B08-01 福趣康寧—眼睛毛病
B08-02 福趣康寧—綠茶的功效及飲用須知
B09-01 信仰情理-饒恕的眼淚
B09-02 信仰情理-改變自己 影響世界
B10-01 樂韻飛揚-團隊精神
B10-02 樂韻飛揚-那裡可得幫助
B11-01 寫意人生-十月花事
B11-02 寫意人生-漢堡包是否源自漢堡?
B12-01 真人真事–準媽媽陳明恩的新里程
Username
Password
Remember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