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梵蒂岡廢除「發現教條」
江大惠(多倫多)
教宗方濟各 承認歷史錯誤
2022年7月下旬,教宗方濟各以85歲高齡訪問加拿大。膝蓋有恙的他,之前已推掉非洲等地的行程,但仍堅持親身到加拿大,為原住民寄宿學校作懺悔和贖罪之旅。他在魁北克城外Sainte-Anne-de-Beaupre大教堂舉行彌撒,有原住民在聖壇前舉起布條,上面寫著「廢除教條」(Rescind the Doctrine)的大字,針對的是1493年由教宗亞歷山大六世頒佈的 Inter Caetera,俗稱「發現教條」(Discovery Doctrine)。
大半年後,許多人並沒有期待教宗會廢除「發現教條」,事緣梵蒂岡並沒有廢除教條的機制和傳統,通常只會將不合時宜的教條擱置,推出新的教條或教導而已。出身耶穌會的方濟各,確是一位坐言起行的教宗,他來自憑「發現教條」建立的阿根廷,勇於承認歷史的錯誤。今年3月30日,梵蒂岡宣佈與「發現教條」「切割」(repudiated),指「發現教條」並非教會的教導,有歷史局限,被殖民者用作合理化佔領原住民土地,有違道德;天主教會跟否認原住民人權的概念割蓆,包括為殖民行為提供法律、政治理據的「發現教條」。
不承認原住民與歐洲人平等
「發現」是從歐洲人的角度視野而言。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這個論述霸佔了過去500年的發言權,成為事實常識;其實新大陸早有原居民生活居住,何「發現」之有?何新之有?對傲慢的歐洲人來說,當這片由非基督徒原住民佔有的土地無人擁有(terra nullius 即 nobody’s land)時,那就是說,不承認原住民是具備與歐洲人平起平坐的地位。
15世紀前地中海東部和南部都屬穆斯林控制,歐洲的北方是冰凍的極地,西面是無涯的大海。歐洲國家的出路受阻,甚麼驅使冒險家冒生命危險出海?甚麼驅使皇室經濟上支持冒險家探險?當然都是物質上的回報。當時航海發達的王國有葡萄牙和西班牙,1488年葡萄牙船隊由迪迦瑪(de Gama)率領船隊向南繞過非洲好望角;1492年哥倫布率領西班牙船隊向西到達美洲,這兩條航線為歐洲打出生路。當時的船隊都要靠皇室的財力作為後盾,葡萄牙和西班牙皇室都屬天主教,教廷給予宗教的祝福和仲裁。
皇室有權佔有新發現的土地
由於葡萄牙、西班牙分別找到向東和向西的航道,教廷就在大西洋畫了一條直線,宣佈向東「發現」的土地交給葡萄牙,向西「發現」的土地交給西班牙;只是當時地理常識十分貧乏簡陋,葡萄牙和西班牙便出現拗撬,教宗就應葡萄牙的要求,將這條劃分虛線向西移,結果就將南美洲向東突出的土地歸給葡萄牙,所以今日中南美洲所有國家都以西班牙話為主,只有巴西使用葡萄牙語。
當年教宗隨手一畫,竟然影響了500年的疆土,以及當地使用的官方語言。梵蒂岡頒佈了「發現教條」,授權資助船隊的皇室,有權佔有新發現的土地,包括土地的自然資源,如黃金、白銀與人力資源。當時奴隸制度還是合法的,支持修會傳教士令原住民皈依天主教,而獲得拯救靈魂的回報,這教條為殖民地提供了宗教及法律根據,讓發現者獲得土地的主權。1823年美國最高法院(Johnson v. McIntosh)判決歐洲人對土地有主權(ownership and sovereignty),因為是他們「發現」的。1888年加拿大樞密院(St. Catherine’s Milling and Lumber Company v. The Queen)判決原住民有權使用土地,但主權屬於皇室。
光照在黑暗裡卻無法遮掩光
1986年的電影《戰火浮生》(The Mission)曾贏得康城金棕櫚大獎,由Roland Joffe 執導,奧斯卡兩位影帝耶利米艾朗(Jeremy Irons)、羅拔迪尼路(Robert De Niro)主演。描述18世紀南美洲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及教會,對於土地及人口爭奪所帶來的悲劇。西班牙耶穌會修士加百列嘗試用音樂、和平的訊息去感化原住民;雇傭兵奴隸主曼度沙為自己的罪孽懺悔,團結原住民以武力對抗葡萄牙殖民政權。雖然和平與武力反抗都同被殖民政權鎭壓,最後引用《聖經•約翰福音》一章5節:「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無法遮掩光(新譯)。」寄望歷史會作出評價判決。
梵蒂岡的割蓆,清理了殖民歷史的宗教信仰基礎,黑暗無法遮掩光,但過去500年的土地交易的法律和政治基礎仍會糾纏不清。球交到國家層面,政府都不知道如何去處理?難怪2007年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只有美、加、澳、紐四個擁有原住民的國家投反對票,500年的糊塗賬該從何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