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 美國教育:缺失什麼?

A6 美國教育:缺失什麼

黃紅英

 

根據槍支暴力檔案館(Gun Violence Archive)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4月14日止,美國至少發生了145起大規模槍擊事件,這個數字已逼近2023年過去的天數。大規模槍擊事件的定義為,至少有四人死亡或受傷的事件,這個定義源於利用警方報告、新聞報導和其他公共資源以追蹤槍支暴力的非營利性研究組織Gun Violence Archive。這些槍擊案有些發生在公共場所,為美國人每天經過的空間帶來恐懼,有些則發生在緊閉的室內或家中。槍案原因有些出於對個人不滿而有針對性的在相關機構或場所進行,有些則是可怕的隨機殺人。這些槍擊案有些引起了廣泛關注,有些則除了在當地以外幾乎沒有引起注意。但無論如何,所有槍擊案都對人們生命和社會穩定產生了重大的威脅。

A6 美國教育:缺失什麼

為何槍擊頻發?

美國槍擊案頻發的現象,似已成常態。2023年不足半年時間內所發生的案件卻尤其引人注目,且多宗大規模的槍擊案皆發生在學校。將血淋淋的槍口對準無辜的孩子和老師,該是多麼厭世的心態才能下得了手?而那些消失於無情子彈下的生命,又多麼的令人傷痛!這些事件對於受害者家庭和所在社區而言,將是永遠無法痊癒的傷口。傷痛之餘,人們也開始討論和思考,是什麼導致美國社會的戾氣越來越嚴重? 

眾所周知,由於槍擊案的頻發,美國社會關於控搶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一些支持控槍的人士認為,是因為許多心理不健全、有犯罪史或易怒衝動的人很容易取得槍支,才不斷地造成大規模的槍擊死亡事件。是的,完善的槍支管制和法令是必須的行動,這是對社會安定和生命的重視和尊重。但是,正如另一些人所思考的,殺人的不是槍而是人,起了殺心之人,即使不用槍,也可以用任何一種他們可以取得的工具;就如中國曾經發生過多宗用刀砍人的惡性案件,不少案件死亡人數在4人以上,這皆達至大規模殺人惡性事件的標準。所以槍擊事件頻發的真正根源是在於人心。那麼人心的幻變是教育問題、社會問題、文化問題,還是政治問題?

 

如何探測人心?

一個人內心的活動和念頭在很多時候是無法揣測的,因而也無法預防那些突發的殺人案件。甚至,即使某個殺人者提前在網絡上和社區中公開了其殺人的計劃,人們也未必能夠提前預防與阻擋事件的發生。就如4月10日發生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Louisville)市中心的老國民銀行(Old National Bank)槍擊案,該銀行的前職員斯特金(Connor Sturgeon)在銀行開槍報復,導致五死八傷。事件發生前,斯特金曾向其父母和朋友寫了便條,聲稱要向辭退他的銀行製造槍案。遺憾的是,這種公開的聲明仍沒有阻止這件可怕槍案的發生。

類似情形如在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即時圖影(Instagram)以及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等社交平台提前公開或聲明的槍擊案還有許多,不幸的是,都無法阻止它們的發生。美國司法部司法計劃辦公室(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Office of Justice Programs)在網站中發布的資料顯示,近一半,即48%製造大規模槍擊事件的兇犯,會提前向其他人洩露他們的計劃,包括家人、朋友和同事,以及陌生人和執法人員。另有23.4%的大規模槍擊事件製造者會提前留下宣言等標誌。然而,如此高比率的提前預告,惡性槍擊還是如期發生。因此,重要的預防措施不僅在於槍支管控、監測網絡或留意身邊的人,而在於問題的真正根源──「人心」。

然而,正如聖經《耶利米書》十七章9節所指出的:「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這句話告訴我們,人心詭詐,人們很難預測、洞察或控制。同時,這句話亦提醒我們,「人心」是人間所有愁苦、傷痛、不義與邪惡的緣由,人一切的惡,亦源於此。此後10節寫明:「耶和華是鑒察人心、試驗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結果報應他。」這告訴我們,上帝耶和華洞察人心並且作出審判,以中國俗語翻譯便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但是,這對於那些因充滿怨恨而失去理智的人心而言,報與不報,他們已經不在乎。那麼,如何讓人心「向善」,而非「向惡」?

 

教育缺失什麼?

能夠自我調節心態、勇敢地面對一切困難與挑戰、積極地跨越艱難與坎坷時刻的,唯有內心有強大力量的人。這種自我調節的力量從何而來?從其成長的家庭環境和學校的氛圍,也從一個人所處的社區環境,包括鄰居、同事與朋友等職場與人際關係場合。而所有這一切的根源,皆源於教育。

今天美國的教育現狀如何?在世界百強名校的排名榜中,美國大學占了半壁江山,堪稱是世界第一的教育強國。然而,為何高等教育名校林立的美國,卻人心越來越消極,社會越來越混亂?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美國教育的功利性。這種教育的功利性始於何時?始於曾經在學校作為主要教材之一的《聖經》被從學校拿走,始於基督信仰的祈禱會被以平等和自由為名,從學校和政府中剔除。

幾百年來,美國的教育一直處於不斷改革中。社會和家長似乎從沒有對美國的教育現狀感到滿意過,政府和政客也不斷地提出教育改革的政策與法案。然而,並非所有的改革都是進步的、有益的。縱觀美國教育的改革進程,在19世紀至20世紀中葉似乎是積極的,比如將原被排除在公共教育系統外的女性、非白人族裔及美國土著居民等納入公共教育範圍內,讓居住在美國的不同族裔皆可享受到教育的權利與機會,這是進步的改革。然而在20世紀60年代,將《聖經》從學校拿走、將基督信仰從公共教育體系抹掉的改革,是倒退的教育改革,也是今天美國社會亂象的開始。所以說,今天的美國教育已缺失了最重要的基礎:基督信仰。

 

為何《聖經》如此重要?

首先,道理很簡單,在這片來自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國度裡,如果沒有統一的信仰與價值觀,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就會加劇。以基督信仰立國的美國,其憲法、三權分立制度皆在《聖經》的基礎和理念上設立,但今天的美國教育卻將這些最基本的基石抽走了,沒有信仰根基的教育體系,人們又如何能產生統一的價值觀?衝突又如何得以消除?

其次,今天美國教育的目標主要是民主平等、社會效益和社會流動。民主平等,即培養具有公民意識的人民,讓人人都了解自己的政治權利,知道如何行使政治監督,遵守規則,維護美國民主政治體系。社會效益,即為社會培養有用的技術人才,以提供社會不同崗位的需求,為社會生產的發展作出相應貢獻。社會流動,則是提供一種平等的機制,通過教育讓處於不同社會階層的人流動;如原在焊工崗位上的人,通過教育,可以成為坐在寫字樓裡的白領或上升為管理層。

這些實用性的教育目標是合理的,也是家長、社會和國家所需要的。然而在缺失信仰的教育氛圍下,只強調實用性的教育目標促使社會功利心越來越濃。大部分的人進入教育,目的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取得應有的經濟回報,享受更舒適的人生。但是教育改革家們沒有想到,社會並非是理想化的,即使擁有好職位、高報酬,複雜的、變化無常的人心也無法享受到生活安寧與生命的喜樂。若一個人的內心沒有信仰、沒有依靠,無論其處於何種職業或社會地位,都會產生焦慮、壓力、消極、怨恨等各種負面心理。如果負面情緒不能及時得到排解,不但損害自己,還會對他人或社區造成傷害。就如一些博士因怨恨而下毒殺害同學或室友,皆是負面情緒沒有及時消除的案例。

最後,《聖經》中有許多教人向善、如何應對壓力、消除負面情緒的引導。一個相信並學會依靠神的人,會知道無論遇到何種困難皆是神的歷練,從而不會將這種負面情緒轉向他人或社會。今天的社會,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但人們的情緒卻越來越焦慮,人心也越來越脆弱。當遇到挫折時,內心沒有神,或者沒有及時排解負面情緒,長期沉浸其中,就有可能會走極端。正如前面提及的銀行職員斯特金,他在大學時是位品學兼優的學生,但據說只是因為銀行對他的解僱就起了殺心,製造了悲劇。他導致無辜同事失去生命,自己亦被警方擊斃。

因此,美國教育的三個主要目標看似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有着很大的實用性,但這些目標卻無法讓一個人真正感到喜樂,因為這種教育沒有讓人們學會如何面對逆境,在遇到不如意之事時該依靠誰,導致內心無法在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時代裡隨遇而安,反而推動了物欲橫流、人心不古的社會文化氛圍。這,是將《聖經》和基督信仰從美國公立教育系統拿走的嚴重後果之一。

在面臨逆境、遭遇挫折失敗、感到前路迷茫時,或跌入世界邪惡潮流的誘惑而無力擺脫時……如果心中學會了依靠神,就會充滿信心,度過難關。因為神永遠是我們堅強的後盾,最堅實的依靠。而且,「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祂之人的。」(《雅各書》一章12節)

Leave you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