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人工智能 可以取代 人腦嗎?

 加拿大版號角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新事物不斷湧現, 以 ChatGPT 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對話系統,更是以其「超腦式」  的理解和回答能力,為很多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展現出各產  業界可以應用的無限潛能。也因如此,便衍生了一個有趣又值得  探討的問題:人工智能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否完全取代人腦?  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比人腦更具備優勢,比如知識廣博、運  算速度等多方面,確實是能人所不能;但也有人質疑它的局限和 弱點,難以如一些人鼓吹的那樣最終取代人腦的工作。究其原  因,是人工智能無法像人一樣,有能力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判斷,  它也欠缺情感和情緒等感性的人性元素。ChatGPT 被稱為聊天  機器人,正是一語中的地道出,它不是有生命的活物,而僅僅是  人造的機械產物而已。  《聖經》說,人是上帝所造,上帝為人造了可以精密細思的大  腦,以致人能夠發明智能產物;不過無論人造產物功能有多大, 它仍是聽命式的機械操作,是無生命的死物。值得注意的是,上  帝造人的時候,不單造了人的肉身,還「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 more

2
167

A3 黑臉自臉齊登場 · 全球區域將重塑

余創豪 4月5日,七大工業國集團貿易部長一致同意,共同應對中國的 挑戰,主要是針對中國對進出口的限制和關稅。中國近年減少稀土 出口,並考慮禁止某些開採和提煉稀土的技術外洩,此舉將抵銷美 國高科技領域的優勢。在2021年,歐洲 98%的稀土都是從中國進 口的,美國只有一個稀土礦場,在加州沙漠。2016年,中國獨佔 全球83%的稀土金屬市場,如今出口逐年下降,全球高科技生產,必然受到影響。 中國科技 進步神速 中國努力推動新一代電池技術,鈉離子電池發展神速,預計不久 將來,可取代鋰離子電池。鈉是一種豐富的資源,雖然容量低於鋰 離子電池,但成本降低 60% 至70%。在過去10年,中國擁有超 過全球一半的電池技術專利,共5,486項,日本擁有1,192 項;美 國位居第三,擁有719 項。歐盟不想受制於中國,計劃到2027年, 逐步停止使用中國電池,並尋求在瑞典和其他地方,開發新稀土來… more

1
192

A2 後疫情 身心健康有望 

  根據美國的「身心健康協會(MHA, Mental Health America)」 的調查統計發現,在疫情期間的2021年,全美有540萬人做過  身心健康篩檢,有身心微恙(輕度)的人,比2019 年的數據增高 500%,又比 2020 年增加 103%,可見疫情大大影響了人們的身心 健康。  令人着急的數據  令人着急的是全美 11-17 歲的年輕人,2021 年有45%的人透過  網上尋求身心輔導,此一數字比 2019… more

1
169

A2 疫情後 哪些福利會消失? 

2020 年疫情開始後,美國政府宣佈3月1日進入國家緊急  狀態,相應頒佈了一系列應急的援助和福利政策,為民眾提  供了及時的幫助。三年過去,如果緊急狀態在 2023年5月  11 日結束,那麼相關的政策也將改變或結束。同時,也有一  些新的福利出現,值得民眾留意。  健康保險  美國勞工部的網站2023年3月29日的博文,列出健康保  險計劃的5點重要改變:  1、診斷測試: 健康保險計劃將不再需要承保新冠診斷測試,  個人可能需要支付測試的全部或部分費用,包括5月及之後 購買的非處方 COVID-19 測試。  2、疫苗接種: 許多保險計劃仍繼續承保來自網絡內提供者  (In-network Provider)… more

1
180

A1 – 與病毒共存? 生活新常態! 

2023 年 3 月1日,香港宣佈全面撤銷口罩令,成為全球最 後一個不再強制戴口罩的地區。同年4月10日,美國總統也 簽署了法案,結束因新冠而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的局面。這個突 然席捲全球,打亂人們生活三年的新冠病毒,似乎正悄悄地走  入人類歷史。其實,稍早就有人意識到,新冠病毒可能會像 一般流行感冒,在人與動物之間不定期流行與感染。對大多數 人而言,流行感冒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親朋好友偶爾咳嗽喉痛  流鼻水都是習以為常的事。如果新冠肺炎到最後也只是流行感 冒的一種新興類型,那麼處於新冠疫情進行式中的我們,面對  「後疫情時代」來臨,如何接受與病毒共存的事實,又該如何  做出應對與調整呢?  低接觸互動  仔細觀察這個疫情帶給全球性的衝擊,不難發現最直接受到  影響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實體見面愈來愈少,雲端視訊 大量增加;商務或旅行人口減少,商品物流運輸大量增加;勞 動操作服務人員減少,機器人與電子化模式大量增加。為了減 少接觸傳染,網路資訊的取得和人工智能的運用大量出現在各  個領域中:教育、醫療、交通、餐飲、社交、購物,甚至運用  在藝術創作。新冠疫情前的社會正在人們心中淡去,新的「文 明」正毫不留情地走進人們的生活。  人類文明是在一次次瘟疫疾病和一系列危機事件中不斷進展 的。面對重大災難,人們總會積極思考如何度過危機。無論是 推動科學技術或是加強文化教育,是運用道德倫理的規範或是 以社會法治作保障,無疑都是在迷霧中尋找出路。沒有人知道… more

2
169

A2 – 人生B計劃 

社論  人生B計劃  三年疫情,看到身邊不少的人倒下了,我們還存留下來的  人,相信會有一種逃過一劫的感覺。其實,我們過去的人生,  何嘗不是充滿危機,也是一關一關地經過了!不少人都有過這 樣的感歎:生命十分脆弱,每日都有很多讓我們失去生命的可  能。因為這個緣故,許多人都會在平安時候作好準備,給自己 安排一個人生B計劃。然而,沒有B計劃的也大有人在,他  們認為只要小心點,做足預備,應該可以安然經過;萬一真的  死了,那什麼計劃都沒有用。  情况真的是這樣嗎?有這樣想法的人,是因為不明白什麼是  人生 B 計劃。所以,有必要先來說明一下。當一般人談到B計 劃時,那是有「備胎」的意思;這樣,用於有可能致命的疫情, 那確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生命沒有了,B計劃還有什麼意義! 生命是沒有 Take two (再來一次)的。因此,我們必須先把 本文提到的人生B計劃作個解釋。 … more

1
169

A01「南丁格爾」不足護士入職時機

今年 5 月 14 日是母親節,5月 12 日是護士節。也許有人想知道,  疫情中奮勇抗疫的護士行業,什麼時候開始?「護士之母」又是誰 呢?開創專業護士服務的傑出婦女,是弗羅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 1820-1910)。她於1954年歐洲克里米亞戰爭期間,帶同 38 位志願護士前往戰地,夙夜憂勤地為傷兵提供護理服務,用實際行 動,闡述基督徒「愛人如己」的美德。從此「南丁格爾」,便成為護士 精神的核心。  醫療團隊 損失慘重  三年半的疫情,令美國醫療團隊損失慘重!根據《醫療網報(Webmd)》 2022 年10 月發表的數據,疫情期間,有333,942 位醫務人員,從職場… more

0
171

A01 職業走向何去何從?

三年疫情顛覆了人的生活,亦改變了美國的就業市場。當 我們以為一切正回到正軌,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的數據, 近五分之一曾患有 COVID-19 的美國人長時間(持續三個月 或更長)受到病毒症狀侵擾,長期的症狀使這些人無法重投 職業市場,有二百萬至四百萬的就業人口在疫情後仍然失業。  而那些重返工作崗位的人,不少仍持續與身體或情緒的問題 鬥爭,無法在職位上正常發揮。  加上疫情下人們生活需求及職場生態的改變,僱主和僱員都 面對着不同的挑戰。僱主一方面需要適應遠程工作和消費者  需求的變化,另一方面也難以吸納長期人才;而員工則面臨 失業、工作時間減少和難以找到新工作的困境,在後疫情時代我們該何去何從?  「零工經濟」的興起  疫情使人們產生了對生活靈活性的需求,也因此催生了「零 工工人 (Gig… more

0
176